(单词翻译:单击)
书评赏析
黑塞身在浪漫主义已经消退的时代。而他,是众人口中“最后的浪漫主义骑士”。因了这个名字,实话讲:在读他之前,我其实是为他心怀忧伤。
回到小说内容吧。
也许可以将小说分为这样三段: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在修道院;歌尔德蒙在外部世界四处漂流的一生;歌尔德蒙最终返回修道院,与纳尔齐斯最终汇合,走向天国。
纳尔齐斯,这个通体散发理性之光的博学的智者,代表了理性,禁欲,父性的精神世界,而他毕生挚爱的唯一朋友歌尔德蒙,却是感性,放浪,创造力与美的母性大地的儿子。前者一生固守神学修道院,把自己浸泡于精神意志,献身天父;后者被纳尔齐斯点醒,找到,并不再压抑真实的自我,从而从修道院出逃,在一生放浪形骸的流浪中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雕刻艺术家。在这里不仔细评述这一对人物的迷人光芒,我想尝试说明的,是这样两个灵魂间友谊得以持续一生的方式和缘由——
可以看到,虽然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决定了日后毕生的友谊,然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实际上只有歌尔德蒙十四岁到十八岁这几年,以及他最后回归修道院的年老岁月——中间的间隔,无论是空间上的,精神上的,经历上的,都是完全彻底的不同和巨大沟壑,可是他们仍然是彼此灵魂深处的唯一的朋友!这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的完美与不可思议呵!
而黑塞借他笔下的主人公之口,终于算是给了我们这些非浪漫主义时代的可悲读者一个答复:小说中,纳尔齐斯这个通达一切的智者,最终明白了为何他与歌尔德蒙能够如此长时间的保持珍贵的情谊:
真正的朋友之间,作用的方式是“比照”,是一种建立在同等基础上的互相参照——这不是陪伴,单纯的陪伴是低感官的;也不是较量,较量是有目的性的——而是纯洁的升华,是两个在比照中看见自己一切美好与丑恶、张扬与压抑的优秀灵魂的交互生辉。是的,交映生辉。就像两道从不同的山上流下的不同气味但同样甘甜的泉水。知晓对方在某处高歌着奔流,但永远不交融,除了在最后的尽头——他们一齐流入彼之江海,死亡,或者是重生。
一直以来我相信,理想的友谊包含三个要素:双方灵魂本身的高贵属性,以及这本性间的高互补程度,再者就是距离。只有当两股泉水都拥有高纯洁度时,才容易融合得不留痕迹,坚不可破;而完全相同的两片璧玉,没有可以互相弥补的可能,也至多会独自发光,不会相映成辉......至于距离——其实在满足了前两个条件后,这最后的要素应该是自动实现了的。距离,是灵魂独立性的保证。而我之所以爱你,正因为你是你自己,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上帝赋予他们各自不同的天性和禀赋,在这基础上二人继而拥有了迥异的一生。他们是两个不同领域内的理想主义者。而这样的两朵精神奇葩,也许只有在那些已经飘逝的古老岁月中,或是在虚幻的文字中,才能彻底绽放。
这样想起二人的时候,仍会嗟叹。
这部小说,个人以为这是黑塞浪漫主义的代表作。精巧,充盈,感情丰沛又绝不放纵,规整而严密的语言折射背后货真价实的思想,而最能吸引他的喜爱者的,还是浪漫主义这个核心本身——它是一种气质,一种蕴含在通文各处的光晕,让人受到温暖的激励,以及最最诚挚的鼓舞。读罢会觉得胸腔中一直提着口气,似乎随时准备要屏息——小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到叙述的语气。而我能深深感受到,黑塞,凝结了浪漫主义气质的他,那种语气是自然而发的。是那种美丽磅礴的陈述语调选择了他,而不是他选择了运用那种语气来陈述。
引自豆瓣,原帖地址:http://www.douban.com/review/1026462/
本书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