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日期:2014-09-27 11:37

(单词翻译:单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2013•泸州)泸州又称酒城,盛产白酒.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判断白酒属于(  )

A. 盐 B. 碱 C. 酸 D. 混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盐、碱、酸都是纯净物.

解答: 解:白酒中含有水、乙醇、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D.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2分)(2013•泸州)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增多现象,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 可吸入颗粒物(PM2.5) B. CO2

C. NO2 D. SO2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可吸入颗粒物(PM2.5)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C、NO2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SO2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2分)(2013•泸州)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 B.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2

C. 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H2O D. 每1个分子由35个原子构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黄曲霉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每个黄曲霉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中,具有很强的毒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1×12+16×6=312,故选项说法正确.

C、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素分子构成的,不含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每个黄曲霉素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1个分子由35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分)(2013•泸州)金属Mg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和Mg3N2,在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价 B. ﹣2价 C. +3价 D. +5价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行解答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解:镁显+2价,设Mg3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3+2x=0,解得x=﹣3.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即可.

 

5.(2分)(2013•泸州)聚乙烯塑料是由许多乙烯分子(C2H4)连在一起聚合成的大分子后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乙烯合成聚乙烯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 乙烯分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

D. 聚乙烯塑料能导电

考点: 塑料及其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以乙烯合成聚乙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据此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塑料是常见的绝缘材料,不导电,据此进行分析判断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解答: 解:A、以乙烯合成聚乙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烯分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2:4,故选项说法错误.

D、聚乙烯塑料是常见的绝缘材料,不导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征、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塑料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2013•泸州)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 只含有碳、氢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氧,可能含有硫元素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硫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含有碳元素、硫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则可推测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都来自蜡烛;又知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故生成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故可判断该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2013•泸州)下列家庭小实验中,铁钉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

A.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B.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C.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D.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酸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性溶液、盐溶液能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该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水中溶解的较少量的氧气接触,生锈速度较慢.

B、该试管中铁钉浸泡在植物油中,不能与氧气、水分接触,不易生锈.

C、白醋能与铁反应,会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该试管中的铁钉生锈速度较快.

D、食盐水会大大加快铁钉锈蚀的速率,该试管中的铁钉生锈速度较快.

故铁钉被腐蚀速度最慢的B试管中的铁钉.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掌握铁制品锈蚀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2013•泸州)“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

C. 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

D. 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解答: 解: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正确.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正确.

C、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相似,形成过程复杂,属于化石燃料.正确.

D、可燃冰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可燃冰的组成、燃烧时能量转化等方面的知识,能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考试热点之一.

 

9.(2分)(2013•泸州)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A. 图中a点表示,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25g

B.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C、不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所含溶质的质量关系;

D、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解答: 解:A、图中a点表示,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25g,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若二者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现在溶液不确定,无法比较两溶液溶质质量多少,故错误;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正确;

故选C.

点评: 掌握溶解度曲线所反映的信息,并能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相关问题,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

 

10.(2分)(2013•泸州)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另一根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未接触),又产生大量白烟,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A. 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遇空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有白雾现象

B. 两根玻璃棒未接触就反应,说明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

C. 反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D. 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3Cl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A、根据盐酸的性质分析;

B、根据反应的现象分析回答;

C、根据反应的生成物分析回答;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

解答: 解:A、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遇空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有白雾现象,故A说法正确;

B、由两根玻璃棒未接触就反应,说明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故B说法正确;

C、反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故C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NH3和HCl,生成物是NH4Cl,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故D说法不正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为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信息给予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五、(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1.(2分)(2013•泸州)某无色溶液中可能有Na+、Mg2+、Fe3+、Cl﹣、OH﹣、SO42﹣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经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为11.由此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有 OH﹣ ,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有 Mg2+、Fe3+ .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该溶液的水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的OH﹣;Mg2+、Fe3+和OH﹣在溶液中分别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OH﹣、Na+、Cl﹣、OH﹣、SO42﹣等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

故答案为:OH﹣;Mg2+、Fe3+.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碱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2.(4分)(2013•泸州)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期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数相同.

(2)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F .

(3)请在表中①~⑤五种元素里选出恰当的元素组成一种常见的盐,该盐在农业生产上可用作复合肥料,则该盐的化学式为 KNO3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通过分析第二周期与第三周期各元素的电子层数可以得到规律;

(2)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情况;

(3)根据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结合给出的元素分析.

解答: 解:(1)第二周期的3﹣10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第三周期的11﹣18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也相同,因此得出规律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答案为:电子层数;

(2)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氟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因此两种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故答案为:得到;NaF;

(3)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⑤元素分别是氢、氮、氧、钾、钙,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硝酸钾属于复合肥,硝酸钾的化学式是KNO3;故答案为:KNO3.

点评: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原子原子得失电子的判断方法;了解化肥的简单分类;掌握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本题难度不大.

 

13.(5分)(2013•泸州)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氧气,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选填下图字母)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2)装置③中盛装的试剂为 NaOH溶液 ,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 .

(3)④为O2的收集装置,可选用装置 C、E (选填上图字母).

考点: 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所应该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反应装置;

(2)通入的二氧化碳不可能被全部反应掉,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在③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

(3)氧气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或是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可以据此选择装置.

解答: 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所应该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反应装置即A装置;

(2)通入的二氧化碳不可能被全部反应掉,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在③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3)氧气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或是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即C或E装置.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CO2↑+H2O;A;

(2)NaOH溶液;除去二氧化碳;

(3)C、E.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其反应产物氧气和气体的除杂,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

 

14.(4分)(2013•泸州)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 ③B+2DNO3=B(NO3)2+2D 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 前面 (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B>D (用字母填写).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 锌或Zn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解答,①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②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说明C是铁,同理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推出A,并书写相关的方程式.

解答: 解:(1)C+H2SO4=CSO4+H2↑,说明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

(2)由①A+BSO4=ASO4+B可知活动性A>B;由②C+H2SO4=CSO4+H2↑可知C在氢前面;由③B+2DNO3=B(NO3)2+2D可知B>D;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是A>B>D;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C为铁,据A>B>D,而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锌>铜>银,可知则金属A为锌,B是铜,D是银,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故答案为:

(1)前面; (2)A>B>D; (3)锌或 Zn; Cu+2AgNO3=Cu(NO3)2+2Ag.

点评: 明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

 

六、(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其中44题2分,45题6分)

15.(2分)(2013•泸州)某同学用天平称取NaCl固体19g,用量筒量取蒸馏水76ml(水的密度为1g/cm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偏小 (填“偏大”、“不变”、“偏小”).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由溶质的质量分数=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确定对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解答: 解:1ml=1cm3,蒸馏水76ml(76cm3),水的密度为1g/cm3,其质量为1g/cm3×76cm3=76g;则某同学用天平称取NaCl固体19g,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100%=20%.

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20%;偏小.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的因素(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6分)(2013•泸州)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第5份

取样品质量(g)

40.0

40.0

40.0

40.0

40.0

取稀硫酸质量(g)

30.0

60.0

90.0

120.0

150.0

产生气体质量(g)

0.3

0.6

0.9

1.0

1.0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从第 4 份开始,金属已经反应完全了.

(2)列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金属锌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第4份加入120g硫酸生成氢气1.0g,第5份中又多加了30g硫酸,但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没变,说明锌已经被反应完了;(2)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计算出锌的质量,再用锌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乘以百分之百即可.

解答: 解:(1)第4份加入120g硫酸生成氢气1.0g,第5份中又多加了30g硫酸,但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没变,说明锌已经被反应完了,所以从第4份开始,金属已经反应完了;

(2)解:设40g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1.0g

根据: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解得x=32.5g

所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100%=81.25%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1.25%

故答案为:(1)4;(2)81.25%.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通过图表中数据分析出最多生成氢气1.0g,再利用方程式计算出锌的质量,再进一步进行计算.

 

七、(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3分)(2013•泸州)如图为A~D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转化条件未标出.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A、D形成的合金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甲为常见的气体单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2)B+C=D+E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2Fe+3CO2 .

(3)E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Ba(OH)2=BaCO3↓+H2O .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1)A、D形成的合金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所以是铁的合金,铁的合金中含有铁、碳等物质,A为黑色固体单质所以A是碳,再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考虑;(2)A、D形成的合金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所以是铁的合金,铁的合金中含有铁、碳等物质,A为黑色固体单质所以A是碳,D是铁,B是红色粉末属于氧化铁,C是由碳和甲反应生成,且具有还原性,所以甲是氧气,C是一氧化碳,所以B和C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D是铁,E是二氧化碳,再写出反应方程式即可;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写出方程式.

解答: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解:(1)A、D形成的合金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要知道我们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铁的合金:生铁和钢,其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杂质;A为黑色固体单质所以A是碳,质子数是6,分两个电子层,第一层上电子数是2,第二层电子数是4,所有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A、D形成的合金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所以是铁的合金,铁的合金中含有铁、碳等物质,A为黑色固体单质所以A是碳,D是铁,B是红色粉末属于氧化铁,C是由碳和甲反应生成,甲为常见的气体单质.且具有还原性,所以甲是氧气,C是一氧化碳,所以B和C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D是铁,E是二氧化碳,反应物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右边,用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Fe2O3+3CO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2Fe+3CO2;

(3)E与Ba(OH)2溶液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物是碳酸钡沉淀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碳酸钡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是:CO2+Ba(OH)2=BaCO3↓+H2O.

故答案为:(1)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2)Fe2O3+3CO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2Fe+3CO2;(3)CO2+Ba(OH)2=BaCO3↓+H2O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出突破口: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铁的合金,一般说的红色粉末有两种物质:氧化铁、铜,不是在溶液中能与氧化铁反应的物质要具有还原性,例如:一氧化碳、碳、氢气,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要熟悉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8.(3分)(2013•泸州)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 减弱 .这是由于 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1)酚酞试剂遇碱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加入稀硫酸后,稀硫酸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使溶液呈中性,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

解答: 解:(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使酚酞变红,所以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后会观察到溶液变红,而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呈无色,所以当向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会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减弱,最终会变成无色;

(2)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可以知道,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逐渐减弱.这是由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2)减弱;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点评: 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19.(6分)(2013•泸州)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C、D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CaCO3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NaOH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部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都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C组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5)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喝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6)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以是酚酞变红,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它们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且都没有现象,都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能够实现目的实验为C和D;

(2)C组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根据题意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5)能够201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钠,而氢氧化钙不能喝碳酸钠共存,所以可以判断使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即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6)氢氧化钠溶液也呈碱性,也可以是酚酞变红,所以不能仅仅根据溶液变红就判断溶液中只是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1)C、D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CaCO3;

(4)NaOH;

(5)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