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3分)(2013•长沙)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白醋挥发 B. 铁锅生锈 C. 煤炭燃烧 D. 饭菜变馊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白醋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饭菜变馊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3分)(2013•长沙)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B. 空气是混合物
C. 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 氮气可以供给呼吸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空气的污染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的成分、混合物与纯净物的特征就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氮气不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空气的污染物,吸入后悔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故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CO2占0.0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吸入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3分)(2013•长沙)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给液体加热 | B. | 闻气体气味 | C. | 读取液体体积 | D. | 熄灭酒精灯 |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开始加热时要预热,再在不停移动试管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B、根据气体的闻味方法考虑;C、根据量筒量取液体的读数方法考虑;D、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解答: 解:A、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手握长柄,故A错;
B、气体的闻味方法:用手扇着闻,故B错;
C、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3分)(2013•长沙)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木炭 B. 红磷 C. 铁丝 D. 硫粉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状态.
5.(3分)(2013•长沙)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 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B. 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直接饮用
C. 志愿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 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分析;
B、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
C、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
D、根据水的组成分析回答.
解答: 解:A、活性炭有吸附性,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故A正确;
B、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震后灾区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B错误;
C、志愿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故C正确;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水的净化、组成、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归纳、总结有关水的知识,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
6.(3分)(2013•长沙)“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根据常见的碳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碳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一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3分)(2013•长沙)下列含硫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 )
A. H2SO4 B. SO2 C. S D. H2S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A、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x+(﹣2)×4=0,则x=+6,故错误.
B、氧元素显﹣2价,设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y+(﹣2)×2=0,则y=+4,故正确.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S属于单质,故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错误.
D、氢元素显+1,设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z=0,则z=﹣2,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即可.
8.(3分)(2013•长沙)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 夏天喝的汽水不是溶液
B. 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口味变淡
C. 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 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加入水后浓度变小考虑;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虑;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虑.
解答: 解:A、汽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说法错误;
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汤的浓度小了,变稀了,口味变淡,故B说法正确;
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故C说法正确;
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9.(3分)(2013•长沙)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具有微粒的特性:很小,不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物质状态变化则是由于分子间间隔大小的变化.
解答: 解:A、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B、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的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C、1滴水的体积已经很小了,而含有的水分子的数目又是这么多,说明了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结成冰,是由于水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水分子没有停止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3分)(2013•长沙)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毛氏红烧肉、排骨汤、炸鸡腿.这份午餐搭配中还需要的营养素是(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 维生素
考点: 均衡营养与健康.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毛氏红烧肉、排骨汤、炸鸡腿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故选D.
点评: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
11.(3分)(2013•长沙)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二手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C. 将塑料废弃物切成碎片后填埋于土壤中
D.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白色污染与防治;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乙醇的制取特点分析;
B、根据烟气的成分分析;
C、根据塑料废弃物能污染环境;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解答: 解:A、乙醇可以通过植物发酵生产,属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由于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所以,二手烟”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故B错误;
C、将塑料废弃物切成碎片后填埋于土壤中会污染环境.故D错误;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进来更多的氧气,会使燃烧更旺.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12.(3分)(2013•长沙)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KNO3、NaCl、HCl B. FeCl3、Na2SO4、KCl
C. CuSO4、H2SO4、NaCl D. FeCl2、KCl、NaOH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A、三者之间不反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项正确.
B、三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3溶于水呈棕黄色,故选项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D、FeCl2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3.(3分)(2013•长沙)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 通入氧气、点燃 |
B |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氯化银 | 溶于水、过滤 |
C | 验证锌、铜、金的金属活动性 | 加盐酸 |
D |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 | 加水或盐酸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铜、金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加盐酸不能验证锌、铜、金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3分)(2013•长沙)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B. 金属M可能是铜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题意,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R的活动性比银强,再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A正确;
B、由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金属M可能是铜.故B正确;
C、该反应有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反应前M是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了M(NO3)2M的化合价是+2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金属单质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说明组成单质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
15.(3分)(2013•长沙)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所以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D. 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从这个角度分析本题;
B.根据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C.根据对带电微粒和不带电微粒的了解情况考虑;
D.根据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考虑.
解答: 解: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
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故B错;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不带电,故C正确;
D.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D错.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
五、(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17.(4分)(2013•长沙)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磷原子 2P ;
(2)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磷原子,就可表示为:2P;
(2)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根据有机物的书写方式其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1)2P;(2)CH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4分)(2013•长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P点的意义是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15g ;
(2)t2℃时,甲的溶解度 大于 (填“大于”、“等于”、“小于”)乙的溶解度.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 解:(1)P点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15g;
(2)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1)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15g;(2)大于.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难度不大,据相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9.(6分)(2013•长沙)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在生活中,人们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粉刷后的墙壁在空气中生成碳酸钙而变得坚硬,起到保护墙壁的作用.请写出上述三个变化中的任意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 CaCO3CaO+CO2↑ ;(2) CaO+H2O═Ca(OH)2 .
考点: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题意,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用石灰浆粉刷后的墙壁在空气中生成碳酸钙而变得坚硬,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取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石灰浆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钙(CaCO3)和水(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CaCO3CaO+CO2↑;(2)CaO+H2O═Ca(OH)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6分)(2013•长沙)(1)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可燃 性;
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 导电 性.
(2)2013年6月初,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大的火灾﹣﹣中储粮林甸粮库失火、大连油罐爆炸、吉林禽业公司火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 疏散群众(合理均可) (写一条即可)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 (1)①根据一氧化碳可燃烧放热分析解答;
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
(2)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要首先疏散群众;并可引导人们自救:从火灾中逃生时,为防止吸入烟尘和一些有毒气体.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并降低身子甚至匍匐前进,可以最少地吸入火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烟尘,也可较多的获取氧气.
解答: 解:(1)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
(2)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要首先疏散群众;并可引导人们自救:从火灾中逃生时,为防止吸入烟尘和一些有毒气体.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并降低身子甚至匍匐前进,可以最少地吸入火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烟尘,也可较多的获取氧气;
故答案为:(1)①可燃;②导电;(2)疏散群众(合理均可).
点评: 本题结合实际考查了学生对一氧化碳、石墨性质的了解和应用,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21.(6分)(2013•长沙)2013年5月18日,广州市公布了镉超标的8批次大米,其中6批次来自湖南.有色金属之乡排污严重,滥用农药化肥雪上加霜,使湖南大米屡屡重金属超标.请分析:
(1)有毒大米中所含的镉是指 元素 (填“元素”、“单质”);
(2)导致镉污染的原因是 化学工业排放的废水 (答一条即可);
(3)防止产生有毒大米的措施有 用没有污染的水浇灌 (答一条即可).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食物中含有的金属或非金属通常是指元素;
导致污染的途径很多,例如工业三废中的废水、废气、废渣是污染的主要来源;
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防止污染.
解答: 解:(1)有毒大米中所含的镉通常是指镉元素.
故填:元素.
(2)镉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电镀、采矿、冶炼、燃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
故填:化学工业排放的废水.
(3)用没有污染的水浇灌、禁止滥用农药化肥等措施可以防止产生有毒大米.
故填:用没有污染的水浇灌.
点评: 污染已经贯穿到方方面面,要学会用化学知识去处理污染,使环境更美好.
22.(5分)(2013•长沙)化合物A、B、C都含三种元素,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2.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在图示的三个化学反应中(“→”表示转化关系):一个反应有沉淀生成,另一个反应有气体生产,还有一个反应既有沉淀又有水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H2SO4 ;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SO4+Ba(OH)2═BaSO4↓+Zn(OH)2↓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根据A、B、C都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2,说明都含有相同的原子团硫酸根离子,再根据图示反应中,一个有难溶物生成,另一个有气体生成,第三个有难溶物和水生成进行进一步判断.
解答: 解:(1)由A、B、C都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2,说明都含有相同的原子团硫酸根离子,所以制取的气体可以是氢气,有一种物质可以是硫酸,所以A是硫酸,化学式是H2SO4.
(2)B可以是硫酸锌等硫酸盐又因为硫酸盐的沉淀只有硫酸钡,所以C是硫酸钡.硫酸锌到硫酸钡可以用硫酸锌与氢氧化钡反应,反应物是硫酸锌和氢氧化钡,生成物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锌,硫酸钡和氢氧化锌后面都标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是:ZnSO4+Ba(OH)2═BaSO4↓+Zn(OH)2↓
故答案为:(1)H2SO4;(2)ZnSO4+Ba(OH)2═BaSO4↓+Zn(OH)2↓.
点评: 在做推断题时要抓住突破口,利用突破口再进行进一步推断,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A、B、C都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2,说明都含有硫酸根离子.
七、(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3.(8分)(2013•长沙)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c的名称: 试管
(2)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 e (填序号)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可选择 ab (填序号)组成: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 g (填序号).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量筒是量取一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分析;
(3)反应装置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方法是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解答: 解:(1)c是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量筒是量取一定液体体积的仪器,故答案为:e;
(3)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所以其发生装置可选择a、b组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所以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g,故答案为:ab;g.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此题要知道反应装置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方法是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4.(10分)(2013•长沙)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 盐 (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 探究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 酚酞试液中就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 白色沉淀 (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OH﹣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
(2)氯化钠中含有钠离子,可以探究钠离子能否使酚酞变色;
(3)酚酞试液中就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水分子,所以实验Ⅱ没有必要做;
(4)主要从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可以得出,碳酸根离子减少,使红色逐渐消失;
(5)氢氧根离子能够使酚酞变红,所以可以判断在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
解答: 解:(1)碳酸钠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属于盐;
(2)向氯化钠溶液中加酚酞不变色,说明氯化钠溶液中的粒子都不能使酚酞变红,即钠离子不能使酚酞变色;
(3)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水分子,在实验Ⅰ中得到验证,所以实验Ⅱ的探究是多余的;
(4)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现象为产生了白色沉淀;
(5)我们知道只有氢氧根离子才能使酚酞变红,所以由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可以判断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可能是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了OH﹣;
故答案为:(1)盐;(2)探究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酚酞试液中就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4)白色沉淀; (5)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OH﹣ (合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所提供信息进行处理和利用微粒性质的差异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要求较高.要熟悉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八、(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5.(6分)(2013•长沙)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 2.5 g.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根据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2)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过氧化氢的质量,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求出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就是二氧化锰的质量,是2.5g;
(2)设:生成1.6g气体需要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根据解得x=3.4g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4%
故答案为:(1)2.5;(2)3.4%;
点评: 本道题目比较简单,是一道最基本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