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句子:
It was a hazy sunrise in August.
误译:
这是8月里的雾气蒙蒙的日出时分。
正译:
那是8月里的一天,太阳刚刚出来,烟雾迷腾腾的。
翻译加油站:
原译当然不能算错,翻译作品中这样译的句子屡见不鲜,而且有不少人欣赏这样的句子,说这样译“保留了外国情调”。
原译有几点可以商榷。第一,定语部分太长。因为汉语中的定语总是前置的,即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成分)之前,所以一般情况下,汉语忌讳太长的,尤其是复杂结构的定语,否则会形成头重脚轻的“大肚子句”。第二,从意思上说,原译“雾气蒙蒙的日出时分”的落脚点是“日出时分”,可是从我们的阅读经验可以判断出,这一句是文章开头介绍某件事的时间、天气等背景情况的,原译显得有点接不下去。而且,原译给人这样一个感觉,即8月份日出总是雾气蒙蒙的。
我们来看看著名翻译家张谷若先生的译文:那是8月里的一天,太阳刚刚出来,烟雾迷腾腾的。第一个字“那”就比原译的“这”高了一筹。
英语原文结构紧凑,呈现的是一种静态,体现了英语行文的特点,而且原文体现了英语里定语常含有丰富的信息的特点。原译亦步亦趋地照搬原文的结构,读起来有点生硬,恐怕这就不能叫“保留了外国情调”了。翻译要译出原文的意思,而不是原文的结构(当然,排比、对仗等修辞性结构应该尽量保留)。张先生的译文由三个小句构成,符合汉语常见的流水句的结构,是一种意合,不紧不慢地道来,给读者以欣赏的时间与空间,加上动词“出来”(“出来”有点口语化,用“升起”也许更好)更增加了译文的动感,在读者脑子里构成一幅动的图画,而这也符合汉语趋动的习惯。
初学翻译的人由于没有真正吃透原文,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译或误译,但可以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改正,减少和避免错误。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翻译不是错与对的问题,而是如何译更好。翻译的好坏或高低之分的一个标准,就是看译文是否符合译入语的习惯用法,也就是做到通常说的通顺。此外,好的翻译还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当然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相比之下,翻译还是有高低之分。通过比较和琢磨不同的译文,借鉴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是学习翻译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