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翻译积累:项羽《垓下歌》
日期:2012-10-10 14:55

(单词翻译:单击)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决一死战的前夕所作的绝命曲,属于汉乐府诗类型。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涵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真可谓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

汉译英: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力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许渊冲 译:
XIANG YU’S LAST SONG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注释]

[1]此诗集英雄、骏马、美人、天时、命运、爱情、悲歌于一体,慨叹人力不敌天时,倘天时不利,一切伟力与至美均将毁灭。《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略)。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有《和项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今人吴汝煜云:“此诗《史记》《汉书》都未见收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加以引录,始流传至今。《楚汉春秋》为汉初陆贾所撰,至唐犹存。刘知几、司马贞、张守节都曾亲见,篇数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无異。本诗既从此书辑出,从材料来源上说,并无问题。有人认为汉初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颇疑其伪,但从见载于《汉书·外戚传》的《戚夫人歌》及骊道元《水经注·河水注》的《长城歌》来看,可知秦汉时期的民间歌谣,不乏五言,且已比较成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考史》认为此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可见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之重要。”(见《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此外,《楚汉春秋》虽已失传,但陆贾的另一更为重要的著作《新語》却流传至今,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了当代学者王利器的校註本。《新語》中有不少五言韻語,如《道基篇》的“潤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温之以节气,降之以殞霜。位之以衆星,制之以斗衡。苞之以六合,罗之以纪纲。改之以災变,告之以禎祥。动之以生杀,悟之以文章。”类似句式全书多见。尤其是《術事篇》的“德薄者位危,去道者身亡。萬世不易法,古今同纪纲”,以及《輔政篇》的“甘言之所嘉,靡不为之傾。惟堯知其实,仲尼见其情”,明顯具有了五言詩的基本风調。从五言韻語的角度看,陆贾所記的虞姬五言詩是颇为可信的。换言之,秦汉之交的这首五言詩应是陆贾加工润色的作品。  

[2]骓不逝:重围之中的骏马不再向前飞奔了。骓:黑白相间的马。  

[3]若:你。

[评析]

朱熹:“项羽所作垓下帐中之歌,其词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若其成败得失,则亦可以为强不知义者之深戒。”(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三《晦庵论垓下账中之歌》) 《乐府诗集》卷五八无名氏《项王歌》:“无復拔山力,谁论盖世才?欲知汉骑满,但听楚歌哀!悲看骓马去,泣望舣舟来。”

唐顺之《精选批点史记》卷一:“《垓下歌》悲壮呜咽,与《大风》各自模写帝王兴衰气象。”

沈德潛《古诗源》卷二:“‘可奈何’、‘奈若何’,呜咽缠绵,从古真英雄必非无情者。” 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这位失败英雄写自己最后情绪的一首诗,把他整个人格活活表现,读起来像看加尔达支勇士最后自杀的雕像。则今二千多年,无论那一级社会的人几乎没有不传诵,真算得中国最伟大的诗歌了。”又:“这首短歌,给二千年来许多武士很深的印象。一般人读起来,没有不替他洒同情之淚。”
钱鍾书《管锥编》第一册《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美人和之’。周亮工《尺牘新钞》三集卷二释道盛《與某》:‘余獨謂垓下是何等時,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詩!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記之歟?吾謂此数语者,无論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筆補造化’,化为传神。’语虽过当,而引李贺‘筆補造化’句,则頗窥‘伟其事’、‘详其跡’(《文心雕龙·史传》)之理,故取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