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1分)(2013•抚顺)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香水挥发 B. 海水晒盐 C. 糯米酿酒 D. 玻璃破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香水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C、糯米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1分)(2013•抚顺)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来回答本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1分)(2013•抚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C.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
D.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空气与水;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分析.
解答: 解: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了消耗掉所有的氧气,红磷一定要过量,故说法正确;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连续、均匀的冒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的不纯,故说法错误;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和水反应,因此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以防污染环境,故说法正确;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起催化作用,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但只要掌握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即可解答.
4.(1分)(2013•抚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 B. | 验证二氧化碳集满 | |
C. | 量取液体 | D. | 蒸发氯化钠溶液 |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蒸发与蒸馏操作;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B、验满二氧化碳时,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根据选取量筒时,要选取比量取的液体多,并且最接近的.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解答: 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引起火灾,故A错;
B、验满二氧化碳时,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满了,故B正确;
C、量取9.5mL液体要用10mL量筒,故C错;
D、蒸发皿直接放在铁圈上加热,要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1分)(2013•抚顺)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C. 水蒸发为水蒸气,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由于分子是运动,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滴水的体积和质量本来就很小了,而含有的水分子的数目又有这么多,说明了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1分)(2013•抚顺)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用硼酸溶液处理.硼酸(H3B03)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硼酸(H3B0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3=0,则x=+3价.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1分)(2013•抚顺)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 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C. 稀盐酸中只含有氢元素和氯元素 D. 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由稀盐酸、二氧化碳的组成确定其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溶质中氯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溶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稀盐酸中含有氢、氯、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粒子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宏观组成与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分)(2013•抚顺)填涂答题卡时必须用2B铅笔.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
A. 金刚石 B. 石墨 C. 木炭 D. 活性炭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等,不能用来制作铅笔芯.
B、石墨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之一,在纸张上划过时容易留下痕迹,可用来制作铅笔芯.
C、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不含木炭.
D、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铅笔芯是石墨和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不含活性炭.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1分)(2013•抚顺)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产生白烟
D.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产生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烟和雾的区别.
10.(1分)(2013•抚顺)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蔗糖 B. 面粉 C. 食盐 D. 酒精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 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2013•抚顺)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 在面食中添加工业甲醛
B. 霉变的大米淘净后食用
C. 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D. 为防止缺钙,大量服用含钙的保健药剂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霉菌毒素,对人体有害;
C、碳酸氢钠受热能够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D、人体摄取营养素要保持相对平衡.
解答: 解:A、食用添加工业甲醛的面食时,甲醛会进入人体,能使体内的蛋白质变性,危害人体健康.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霉菌毒素,食用霉变的大米会危害人体健康.
C、碳酸氢钠无毒,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的糕点疏松多孔,既美观又好吃,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D、大量服用含钙的保健药剂会使钙的代谢紊乱,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C.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2分)(2013•抚顺)“5.31”林甸大火和“6.3”德惠大火给全国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
B. 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火灾中自求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 加油站内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B、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分析;
C、根据烟气有毒,而湿毛巾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分析;
D、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 解:A、电器着火用水灭火,会损坏电器,更会导致人触电,故做法错误.
B、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煤气的浓度,以防遇明火发生爆炸,故做法正确.
C、烟气有毒,而湿毛巾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因此火灾中自求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故做法正确.
D、汽油具有挥发性,当其挥发到空气中与氧气充分接触,极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加油站内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故做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灭火方法的使用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2分)(2013•抚顺)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氢气 乙醇 石油 B. 生铁 碳酸钙 矿泉水
C. 红磷 一氧化碳 空气 D. 氨气 葡萄糖 冰水共存物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含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属于无机物);根据概念,将物质分类.
解答: 解:A、氢气属于单质;乙醇属于有机物;石油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B、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碳酸钙属于无机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红磷属于单质;一氧化碳属于无机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氨气属于化合物;葡萄糖属于有机物;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14.(2分)(2013•抚顺)下列鉴别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用盐酸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氨气和二氧化碳
D. 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A、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B、用盐酸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钠,无变化的是氯化钠;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氨气和二氧化碳,木条都熄灭,无法鉴别;D、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固体.
解答: 解:A、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
B、用盐酸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钠,无变化的是氯化钠,正确;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氨气和二氧化碳,木条都熄灭,无法鉴别,错误;
D、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固体,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鉴别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5.(2分)(2013•抚顺)化学与生活、资源、环境关系密切.下列知识整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抽丝灼烧后闻气味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夜盲症
③燃料燃烧时提供充足的氧气﹣﹣节约能源
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
⑤废旧塑料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考点: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白色污染与防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
分析: 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
③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
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
⑤塑料制品不易降解,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
解答: 解: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抽丝灼烧后闻气味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故正确;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故错误;
③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故正确;
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故错误;
⑤塑料制品不易降解,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与生活学习相关,强调了平时学习中的归纳总结,对比和联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18分)
16.(4分)(2013•抚顺)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元素 Mg
(2)硝酸 HNO3
(3)铁离子 Fe3+
(4)生石灰 CaO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
(2)硝酸中氢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HNO3.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其化学式为:Fe3+.
(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
故答案为:(1)Mg;(2)HNO3;(3)Fe3+;(4)Ca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7.(4分)(2013•抚顺)央视6月4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中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爱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1)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B (填选项字母).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2)加强水质监测也是防治水体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从某工厂废水排放口取出的水样中携带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用 过滤 的方法除去.
②若要检测水样的酸碱度,可使用 pH试纸 .
③若水样显酸性,该工厂可以用 熟石灰 处理酸性废水.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途径分析解答;
(2)①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
②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③处理酸性废水可以加入适量熟石灰.
解答: 解:(1)A、废弃的电池中常含有镉、汞等重金属,如果随便丢弃,对水源会产生极大的污染;B、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不会造成水体的污染;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故选B.
(2)①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②要测定水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
故答案为:pH试纸;
③若要处理该废水,可向废水中加入熟石灰(主要成分使Ca(OH)2).熟石灰是一种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使废水呈中性.
故答案为:熟石灰.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8.(5分)(2013•抚顺)青少年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在光线不足时看书、写字要用照明工具.如图是一种照明用台灯.
(1)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延展性 性.
(2)铁螺丝钉生锈是铁与水和 氧气 同时作用的结果.
(3)铜、铁、铝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若想验证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了选用铜和铝两种金属单质外,还需选用 硫酸亚铁 溶液.
(4)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13 ,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形成 氧 (填“阳”或“阴”)离子.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利用金属的延展性来回答问题;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来分析;
(3)若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如果只用一种溶液,就要选择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溶液;
(4)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X的值,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解答: 解:(1)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可把金属压成片、拉成丝,故答案为:延展;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氧气;
(3)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如果只用一种溶液,就要选择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溶液,又因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铁、铝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居中,所以应选用硫酸亚铁溶液或者氯化亚铁溶液.故答案为:硫酸亚铁;
(4)根据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X表示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8+3=13,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所以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都是初中化学重点学习的内容.
19.(5分)(2013•抚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
(2)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 蒸发溶剂 结晶方法.
(3)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t3℃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加入甲物质 20 g; ②降温到 t2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要从其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
(3)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4)据甲在t3℃、t2℃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解答: 解:(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t3℃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加入甲物质20g,t2℃时其溶解度变为30g,所以还可将温度降至t2℃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减小;(2)蒸发溶剂;(3)不变;(4)①20;②t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
20.(4分)(2013•抚顺)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 1:2 .
(2)一个丙分子由 3 个原子构成; 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物质 可能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
(2)根据丙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丙分子的构成及类别;
(3)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 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间微粒关系为如图:
(1)由各物质微粒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1:2;
(2)由丙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一个丙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物质,丙物质是两种元素组成,如果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丙物质是氧化物;
(3)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为:(1)1:2;(2)3,可能;(3)化合反应.
点评: 当反应关系图存在干扰或者不是真正反应关系图时,将图转化为能够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图,这样对解答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1.(6分)(2013•抚顺)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我省沈阳市召开,全国目光聚焦辽宁.
(1)为备战全运会,营养师增加了运动员饮食中鱼类和蛋类的数量.鱼类和蛋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 .
(2)全运会的许多方面需要用到大量材料,下列物品所用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B (填选项字母).
A、铝制火炬 B、塑胶跑道 C、大理石板
(3)维护场馆绿化,可使用含氯化铵(NH4Cl)的营养液,氯化铵属于 氮 肥.
(4)今年年初,我国多地爆发雾霾天气.化石燃料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煤燃烧等)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①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省有些城市将部分公交车的燃料改为压缩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②为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的危害,请你再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开发利用新能源 .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1)鱼、鸡蛋、豆腐、瘦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3)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
(4)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解答: 解:(1)鱼类和蛋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故填:蛋白质.
(2)塑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铝制品属于金属材料,大理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填:B.
(3)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填:氮.
(4)①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故填:CH4+2O2CO2+2H2O.
②开发利用新能源,例如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的危害.
故填:开发利用新能源.
点评: 本题考查营养素、材料、化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三是写上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有“↑”或“↓”.
22.(6分)(2013•抚顺)同学们以盖房子的方式总结出了如下物质间的关系.A、B、C均为纯净物,且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氧气,A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2)若B是氧气,B与C的反应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则C是 铜或Cu .
(3)若B是一氧化碳,B与C的反应可用于高炉炼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高炉炼铁得到的是 生铁 (填“生铁”或“纯铁”).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若B是氧气,A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A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配平即可;若B是氧气,B与C的反应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则C是铜,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若B是一氧化碳,B与C的反应可用于高炉炼铁,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高炉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属于混合物.
解答: 解:(1)若B是氧气,A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A是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H2+O22H2O
(2)若B是氧气,B与C的反应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则C是铜,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答案为:铜或Cu
(3)若B是一氧化碳,B与C的反应可用于高炉炼铁,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高炉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或Fe3O4+4CO3Fe+4CO2);生铁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考查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本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8分)
23.(4分)(2013•抚顺)回答下列有关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问题.
(1)取用块状药品一般用的仪器是 药匙(或镊子) .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3)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中先加入 水 (填“浓硫酸”或“水”).
(4)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计算 、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考虑;(2)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3)根据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加入水中考虑;(4)根据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考虑.
解答: 解:(1)取用块状药品一般用药匙或镊子;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否则液体溅出伤人;
(3)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所以先加入水;
(4)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故答案为:(1)药匙(或镊子);(2);(3)水;(4)计算.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4.(8分)(2013•抚顺)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
(2)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收集氧气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 C或E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A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且该装置试管口无棉花,据此判断所用药品,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实验室通过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解答: 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集气瓶;
(2)A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且该装置试管口无棉花,据此判断所用药品是氯酸钾,因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能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
(2)2KClO32KCl+3O2↑;C或E;
(3)B;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 了解并掌握发生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及 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常用仪器即可顺利解答.
25.(6分)(2013•抚顺)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改进实验】
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 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 .
【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 酚酞溶液 (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 颜色的改变明显,便于观察实验 .
【拓展延伸】
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 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改进实验】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则由于难以控制加入的稀硫酸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它们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应该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即可判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反思评价】酚酞遇碱变红,而酸性和中性溶液则不变色,而石蕊遇酸和碱都会变色,但是颜色的改变不是很明显,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改进实验】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则由于难以控制加入的稀硫酸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它们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应该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即可判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反思评价】酚酞遇碱变红,而酸性和中性溶液则不变色,而石蕊遇酸和碱都会变色,但是颜色的改变不是很明显,所以酚酞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该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实验探究】2NaOH+H2SO4═Na2SO4+2H2O;
【改进实验】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
【反思评价】酚酞溶液;颜色的改变明显,便于观察实验;
【拓展延伸】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和硫酸的中和反应,设计实验证明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课本已有的知识.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8分)
26.(2分)(2013•抚顺)化学家Tim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请计算:
(1)“小狗烯”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 1:1 (填最简整数比).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12:1 (填最简整数比)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
分析: (1)原子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该原子的数目,写出它们的比即可;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小狗烯”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26:26=1:1,故答案为:1:1;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6):(1×26)=12:1,故答案为:12:1.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6分)(2013•抚顺)100g某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请计算:
(1)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0.4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由消耗的锌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2)由消耗的锌的质量结合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出反应的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13g y x
解得:x=0.4g,y=19.6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答:(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故答案为:(1)0.4;
(2)19.6%.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