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日期:2014-07-31 17:00

(单词翻译:单击)

1.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冰淇淋融化 C.铁钉生锈 D.光合作用

解析:

A、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淇淋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试管要平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故A正确.

B、量筒读数视要平视,应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正确.

C、取用液体药品,试管要紧靠试剂瓶口倾倒,瓶塞要倒放,故C正确.

D、称量物质时,砝码放在右盘,物质放在左盘,图中砝码和物质放反了,故D错误.

故选D.

3.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

B.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解析:A、氧气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正确;

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错误;

C、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D、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

故选A.

4.84消毒液是一种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是NaClO).它的消毒原理是:2NaClO+CO2+H2O═X+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A.NaCl B.NaOH C.Na2CO3 D.Cl2

解析: 由2NaClO+CO2+H2O═X+2HClO可知,

反应前钠原子的相对个数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

反应前氯原子的相对个数是2个,反应后是2个;

反应前氧原子的相对个数是5个,反应后应该是5个,其中3个包含在X中;

反应前碳原子的相对个数是1个,反应后1个,包含在X中;

反应前氢原子的相对个数是2个,反应后是2个;

由分析可知,X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

故选C.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氧化钙放入水中,液体温度升高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铜排在铝之后,不会置换出硫酸铝中的铝,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氯化氢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结合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故B正确;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C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D正确.

故选:A.

6.医疗上静脉注射常用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B葡萄糖属于无机化合物

C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D葡萄糖含有24个原子

解析:A、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葡萄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2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B.图书档案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常见的铁合金有生铁和钢,其中钢的含碳量较高

D.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解析:A、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A错误;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痕迹,所以可用于图书档案着火,故B错误;

C、常见的铁合金有生铁和钢,其中生铁的含碳量较高,故C错误;

D、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现家中的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微观模拟图中的○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 B.只有③是单质

C.①②④是氧化物 D.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和⑤

解析:①由图示可知由两种分子构成,所以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②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③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④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⑤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④是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②是水,⑤是氧气.

故选D

9.有关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

B.水壶中的水垢常用食盐水来清洗

C.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解析:

解:A、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故A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能食盐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来清洗水垢,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C正确;

D、碳酸钠俗称纯碱,常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故D正确.

故选:B.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B.利用红磷燃烧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能燃烧,也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二氧化锰可以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原子核是有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部含有质子和中子

解析: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均一稳定但不是溶液;故说法正确;

B、由于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叙述错误.

C、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是催化剂,但是在其它的反应中不一定是催化剂,故说法错误;

D、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有一个质子,所以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一定含有质子.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11.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解析: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稀氨水属于碱,与蚁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

故①③④利用中和反应原理.

故选:D

12.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 H+ Na+ OH﹣B.H+ SO4 2﹣ K+ CO3 2﹣

C.Cl﹣ K+ Ca2+ NO3﹣D.Ca 2+ CO3 2﹣ NO3﹣ Na+

解析: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CO32﹣、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Ca2+和CO32﹣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则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3.如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

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解析:A、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所以对于酸来说刚开始滴加金属是过量的,酸与金属反应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消耗完,然后另一种金属会继续反应,等质量的金属铝生成的氢气比镁生成的多,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A正确;

B、向氢氧化钡中逐渐的滴加硫酸,两者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溶质的质量会逐渐的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溶质质量为零,再滴加硫酸,溶质质量是硫酸,会逐渐的增加,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B正确;

C、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快,用的时间少,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C错误;

D、碳和氧化铜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质量会逐渐的减少,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保持不变,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D错误.

故选:A、B

14.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硫酸钾溶液

氢氧化钾

适量的稀盐酸

C

二氧化碳

氯化氢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解析:A、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5.现有锌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5g,洋洋同学向此合金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发现金属完全消失,若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如果合金为锌和铁,m不可能是0.2g

B.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两种

C.如果合金为锌和镁,m可能是0.1g,则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50%

D.如果合金为锌和铁,所加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解析:A、假设6.5g全部为锌,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则:

Zn+2HCl═ZnCl2+H2↑

65 2

6.5g x

=

解得:x=0.2g

同理可计算出6.5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所以可以判断锌中含有铁,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都必然大于0.2g,故A正确;

B、如果盐酸过量的话,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两种金属生成的盐溶质还有氯化氢,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三种,故B错误;

C、假设6.5g全部为锌,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则:

Zn+2HCl═ZnCl2+H2↑

65 2

6.5g x

=

解得:x=0.2g

同理可计算出6.5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所以可以判断锌中含有镁,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都必然大于0.2g,如果合金为锌和镁,m不可能是0.1g,故C错误;

D、从上述方程式中可以分析得出,6.5g锌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即此时盐酸的浓度为7.3%,但是等质量的铁消耗盐酸的质量更多,所以若混合物为锌和铁,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故D正确.

故选:A、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6.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两个氮原子 _________ ;(2)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

(3)碘酒中的溶剂 _________ ;(4)三个一氧化碳分子 _________ .

解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KO3;

(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

(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一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

故答案为:(1)2N;(2)KO3;(3)C2H5OH;(4)3CO

17.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也生产都离不开水

(1)自来水厂常用 _________ 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 _________ ;沾有较多油污的碗碟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向水中加入洗涤剂进行清洗,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_________ 作用;可供我们使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我们必须要节约用水,生活中你的节水方法是 _________ .

(2)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___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 _________ 、装瓶贴标签.

解析:(1)活性炭有吸附性,自来水厂常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沾有较多油污的碗碟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向水中加入洗涤剂进行清洗,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供我们使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我们必须要节约用水,生活中节水方法很多,例如:一水多用,洗菜水浇花、冲厕等.

(2)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故答为:(1)活性炭,肥皂水,乳化,一水多用,洗菜水浇花;(2)氢气,溶解.

18.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能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生活中铜丝常用作导线,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

(2)为了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

(3)为了健康,我们要均衡摄入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 _________ 等六大营养素,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是因为缺 _________ 元素.

(4)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以用 _________ 方法.

解析:(1)铜丝常用作导线,说明铜具有导电性,故填:导电性;

(2)为了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可以再链条上涂油,故填:涂油;

(3)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等,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是因为缺少钙元素,故填:无机盐,钙;

(4)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填:灼烧闻气味.

19.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

(1)甲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_

(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 _________ .

解析:丙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则丙可能是碳酸钙,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因此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乙和丙能够相互转化,因此丙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则甲是一氧化碳,因此:

(1)甲是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以做燃料、冶炼金属等,故答案为:做燃料或冶炼金属等;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如: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或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等合理即可);故答案为: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或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等合理即可)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的溶解度 _________乙的溶解度(填“>”、“<”或“=”).

(2)t2℃时,向50克水中加入50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___

(3)t1℃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 (填“>”、“<”或“=”).

(4)若固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 _________ 方法提纯乙(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解析:(1)t2℃时,甲的溶解度 大于乙的溶解度;

(2)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乙,所以向50克水中加入50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5g;

(3)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t1℃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乙的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丙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据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甲、乙溶解度相等且大于t2℃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4)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所以若固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故答案为:(1)>;(2)75g;(3)甲=乙>丙;(4)蒸发结晶

21.现有A、B、C、D、E五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先将A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C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

②将B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呈现浑浊,B和E混合无现象.

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是 _________ ;

(2)利用现有试剂如何鉴别B和D _________ ;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解析:①先将A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C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说明A是酚酞试液,只有C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以及氢氧化钙溶液为碱性,盐酸为酸性,可以知道C是盐酸,A是酚酞试液;②将B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出现浑浊,B和E混合无现象,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B和D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则E是氢氧化钠;因此:

(1)E物质是氢氧化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式也可);

(2)B和D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碳酸钠溶液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而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物现象,故可以使用盐酸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故填:取适量B、D两种溶液与试管中,分别滴加C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钙;2HCl+Na2CO3=2NaCl+H2O+CO2↑或2HCl+Ca(OH)2=CaCl2+2H2O.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22.生活中常用的硬币都是合金制成的,其中一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五角硬币为铜锌合金和铜芯镀铜合金.请说出用来铸造硬币的合金需要具有哪些性质.(答出三点)

解析:由于硬币作为商业贸易的流通的一种货币,所以必须具备硬度和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好、熔点高、色泽美观等优点.

故答案为:硬度和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好、熔点高、色泽美观.(任意三点即可)

23.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现有三种化肥:硫酸钾、磷矿粉、氯化铵,属于氮肥的是 _________ ;如何将该化肥与其它两种化肥区别开?请描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解析: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先观察,灰白色的是磷矿粉.取另外两种白色固体少量,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原样品是氯化铵.

故填:氯化铵;先观察,灰白色的是磷矿粉.取另外两种白色固体少量,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原样品是氯化铵

24.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

(1)分别写出硬质玻璃管和试管内产生的现象 _________

(2)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因此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解析: (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硬质玻璃管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我们必须保护金属资源并进行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所需的能源、能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

故答案为:(1)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节约金属资源等(合理即可).

25.近年来,“白色污染”、“水污染”、“雾霾”等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雾霾产生的一条原因;

(2)水污染有很多危害,写出其中的一条;

(3)怎样减少白色污染(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建筑粉尘、分数废气的秸秆、垃圾都能够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这些是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2)水污染会使大量水生物死亡,更主要的是危害人体的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等

(3)要解决白色污染,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废旧塑料,而焚烧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塑料也不能禁止使用.

故能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③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2)大量水生物死亡;

(3)减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废旧塑料.

26.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写出煤燃烧产生的一种有害物质;

(3)化石能源有限,我们将面临着能源危机,所以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开发新能源,写出一种你知道的新能源.

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煤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

(3)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四、实验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7.化学实验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_________ ;

(2)用量筒量取20mL水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 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_________ .

解析: (1)剩余药品如放回原瓶,则污染了瓶内药品.

故填:沾污瓶内药品;

(2)量取20ml水时,仰视量筒的刻度,会使读数偏小,实际量得液体体积偏大.

故填:偏大;

(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则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故填: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28.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_________ (填字母),B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 .

解析:(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A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棉花可知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加热时在试管口放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如果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将装置改进的具体方法是:把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控制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1)集气瓶;

(2)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CaCO3+2HCl═CaCl2+H2O+CO2↑;BD;把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或注射器

29.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实验二锥形瓶内产生的主要现象是 _________ ;

(3)由实验三除了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外,还可以比较出白磷、红磷化学性质上的不同点是 _________

(4)实验四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 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解析: (1)浓硫酸稀释时放热,为防止液体飞溅,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散热;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通过比较空气中白磷和红磷燃烧情况,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达到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4)滤纸破损的原因是液面高于滤纸变缘,玻璃仪器不干净等.

答案:

(1)散热

(2)产生大量白烟

(3)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4)液面高于滤纸变缘

30.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提出问题】NaOH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2: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猜想3: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固体样品8g溶于10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_________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

pH=10

说明固体中,还一定含有 _________ (填化学式).

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 _________ 是正确的.

【拓展】

(1)为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2g,则固体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假定试剂中无其它杂质).

(2)要除去氢氧化钠中含有的碳酸钠,所用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

【反思】通过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解析:【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1)由实验步骤(1)及由(1)得出的结论可知,该步骤中发生氯化钡与碳酸钠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钡,即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2)在(1)中向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Cl2溶液,因此溶液中不含有Na2C03,又因为pH=10,则说明溶液显碱性,即原固体中含有NaOH,故答案为:NaOH;

步骤(1)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是保证所取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故答案为:使样品中的Na2C03完全反应;

【实验结论】由实验(1)和(2)的结论可知,原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则猜想3正确,故答案为:3;

【拓展】(1)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2NaCl+CaCO3↓

106 100

x 2.0g

x=2.12g

固体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73.5%

答:固体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73.5%.故填:73.5%;

(2)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可用氢氧化钙溶液除去氢氧化钠中含有的碳酸钠,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五、计算题(共2小题,31题3分,32题7分,共10分)

31.人体摄入维生素C不足会引起坏血病,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维生素C片来补充.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请回答: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___ ;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___ ;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 (精确到1%)

解析: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1)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所以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16×6)=9:1:12;

(2)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所以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8+16×6=176;

(3)某元素质量分数=×100%,所以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41%;

故答案为:(1)9:1:12;(2)176;(3)41%

32.向10g硫酸钠溶液中不断滴加氯化钡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以下问题: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_________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计算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SO4+BaCl2═2NaCl+BaSO4↓

117 233

x 2.33g

x=1.17g

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85%

答: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8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