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巴托,我就看见一个汉字
日期:2010-01-07 13:46

(单词翻译:单击)

地球人都知道,蒙古国有一南一北两个邻邦。

第一个邻邦当然是是俄国。来到乌兰巴托,在大街上这么放眼一望,就看出来了。除了时不时迎面走过来的俄罗斯汉子外,这里所有建筑上的文字标识看上去都像是俄文字母。



当然,严格说来,这是西里尔字母,源于脱胎自希腊字母的格拉哥里字母,斯拉夫语族的语言(包括俄语、乌克兰语、卢森尼亚语、白俄罗斯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等)都使用这种字母拼写。上个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如哈萨克语、塔吉克语、柯尔克孜语等)进行文字改革,用西里尔字母替代原有的少数民族文字字母,结果外蒙古放弃了传统蒙文也跟着改用了西里尔字母。这样,今天来到蒙古国看到的文字看上去就像是俄文了。不仅文字看上去像,乌兰巴托满街的建筑也大都是俄式(或者说前苏联式)的。比如纪念民族英雄的苏赫巴托广场,中国人说是乌兰巴托的“天安门广场”,实际上广场本身及周边建筑都是苏式,北面是国家宫,东面为国家古典艺术剧院、中央文化宫,西面有乌兰巴托市政府、中央邮局等建筑。各个建筑都回廊宽大,讲究中轴对称,中间高两边低,高耸的主楼上插一面旗帜或者什么徽标,让人想起同样是苏式建筑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展览馆。



我住的的乌兰巴托酒店也是这么一个苏式建筑,在酒店正面还矗立着一尊铜像,不用走近细细端详,中国人老远就能从那副经典架势上看出来貌似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



我问蒙古国朋友,对他们来说什么外语最容易学,他犹疑了一下,先说俄语最容易,因为百年来的耳濡目染,也因为熟悉俄文字母。但是他马上又订正说,其实还是英语最容易,语法比俄语简单得多了。在乌兰巴托的大街上可以看到教授英语的TalkTalk English和辅导TOEFL的广告牌。



可以说,除了看上去像俄语的文字之外,乌兰巴托大街上可以看到最多的文字就是英语了:Miami Hotel、Hi Dream、Apple、Coca Cola、Police、Hollywood Studio……



英语的流行象征了美国文化的影响,好莱坞的大片第一时间就在乌兰巴托上映,我在乌兰巴托的时候正赶上《变形金刚2》热映,影片的广告在大街上随处可见。



美国文化给乌兰巴托带来了现代气息。乌兰巴托曾被称为“毡包之城”,可是我在城里只见到两处蒙古包,其中的一个还是在IT园的点缀。



在这个IT园我意外地发现这里有WiFi HotSpot(无线热点)的标志,我记得上次看到类似的标志还是在巴黎,可这里是乌兰巴托啊,看这个HotSpot标示的字迹至少也有一年以上了,不知道还能不能上网。我拿出手机试了一下,查了邮件箱,出乎意料地顺畅。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蒙古国的影响不限于文化和科技,在乌兰巴托酒店旁边的一幢大楼,是人民革命党的总部,在去年7月大选之后被大选失利一方的支持者焚毁,时隔一年之后工人开始清理,据说要花3年时间重建。



蒙古国的朋友半开玩笑地说美国是蒙古国的“第三邻邦”,可是我的直观感觉却不是这样,美国更像是仅次于俄罗斯的蒙古国第二邻邦,看得见,摸得着。我这样说是因为在乌兰巴托几乎看不到真正的第二个邻邦——中国的蛛丝马迹。我在乌兰巴托的“长安大街”从西向东来回溜达了两个多小时,就看到了这么一个汉字——一幅旅游广告上的“福”字(如图)。



本来,有中国这样快速发展先富起来的好邻居,对蒙古国人来说真的是福分呢,可惜他们中很多人似乎不这么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