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第一部分
视频一
首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福建赛区决赛昨晚(2009年3月14日)决出名次,5名选手入围总决赛。专家说,厦门有口译市场需求,但人才缺乏。这次口译比赛,暴露出福建口译人才的一些不足:语言功底不足,需要多进行速记、反应能力的特殊训练。
视频二
昨晚,首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福建赛区决赛的评委韦忠和说,厦门有口译市场的需求,但因为人才缺乏,很多重大国际会议都得从北京上海等地请译员。
视频三
评委韦忠和说,英语口译比赛在国内还从来没有举行过。“英语类的比赛很多,但都属于演讲类,口译是与人的即时沟通。”韦忠和说,社会对翻译的需要更多的是实践,演讲只是运用语言,口译更多的是沟通和应变。
他说,英语是高校最大的一个专业,但能成为翻译的人不多,尤其是能胜任高端口译的非常少。“口译对临场应变能力、职业修养等要求较高。像会议口译,需要高层次的培训。从比赛来看,主要是专业知识的欠缺,需要进行速记、反应能力的特殊训练。”他说,选手之间的差距在这个关键点上特别明显。
第二部分
口译大赛,厦大最牛
一场历时5个小时的比赛,直至深夜才最终决出名次。昨晚,首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福建赛区决赛中,5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参加4月12日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这5名选手分别来自厦门大学和厦门理工学院,他们将于4月12日与来自台湾地区、湖北和东北等分赛区的9名选手比试“口技”。
福建赛区决赛分为两场,共设3个环节:对话口译、会议口译和应变考验。对话口译现场由两名嘉宾模拟中外谈话双方,两名选手分别担任一方的译员。谈话设置了不同的话题,如金融危机下的食品问题、家庭问题、留学问题及消费观念问题等等,涉及大量相关政策。会议口译的材料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考验选手对词汇的掌握量、短期记忆和信息整合能力。评委对选手的信息表达、语言表述及综合素质进行整体评估并打分。第一环节晋级公布分数时,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差距达21.071分。
经过角逐,来自厦门大学的李维和赵肖,凭借其敏捷的危机处理能力,摘下了首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福建赛区决赛的一等奖;厦门大学的刘可微、黄瑞华和厦门理工学院的李鲤3名选手荣获二等奖;厦门大学的曹汀、西南大学的胡婷与潘腾飞和福建师范大学的郑洵荣获三等奖;福州大学的陈斌峰等5名选手获得优胜奖。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杨信彰说,首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是厦门大学和台湾高校联合举办的,以后大赛将继续扩大规模,并在大陆和台湾地区轮流举办。
■赛场花絮
“贫贱夫妻百事哀”怎么译?
对话口译环节,当担任美方译员的11号选手刘啸天突然站起时,扮演中方会谈者的嘉宾忍不住伸手示意他坐下:双方谈话还没结束呢。
“太紧张了。”比赛结束后,这位来自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四的男生说,平时口译锻炼的机会太少,根本来不及记录信息。比赛中,他曾一度因丢失信息太多无法翻译,急得用拳头敲自己的头并向大家道歉。
“说起来真丢人,我自己记的什么自己都看不懂。平时我主要还是靠脑子记,速记能力不太好。”刘啸天就读的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对口译很感兴趣,但平时没有机会训练,而进入高年级后更是“写的比说的多”。
中场点评时,评委特别提到了“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俗语的译法。选手曹汀直译为“贫穷的夫妻婚姻关系不会太好”。而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主任纪玉华教授的“no money no honey(没钱没爱人)”译法,赢得了满场掌声。
【专家点评】
错译多因语言功底不足
担任本次比赛评委的纪玉华把这场大赛看成一次教学。他认为,口译中发生的错译,主要是文化知识、语言功底、语速和应急缺少经验等造成的。
纪玉华说,这次比赛有三分之一的选手翻译准确度高、反应快、信息完整,有三分之一因信息丢失,翻译不够准确,还有三分之一反应速度太慢。
“说话人语速快,译员的语速也要快,如果说话人语速慢,译员也可以相对慢一些。有些话没有被译出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丢失信息,另一个是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说,国内口译教育空间大,如果有市场需求,那么实践就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