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1.(2012•南充)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瓷碗破碎 C. 木柴燃烧 D. 酒精挥发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冰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木柴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酒精挥发只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2012•南充)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除异味
C. 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割金属用保护气
D. 铝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金刚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除异味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割金属时的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是利用了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起到抗腐蚀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012•南充)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氧气、水、空气 B. 氮气、氯酸钾、钢
C. 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D. 石墨、熟石灰、石油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解答: 解:A、氧气属于单质、水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氮气属于单质、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错;
C、可燃冰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C错;
D、石墨属于碳的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石油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 要根据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回答本题,要把握要点,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
4.(2012•南充)我国推广食盐加碘预防大脖子病,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5 C. +1 D. +5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碘酸钾(KI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5.(2012•南充)下列有关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2NaH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解反应
B.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 H2+CuO Cu+H2O 置换反应
D. 6CO2+6H2O═C6H12O6+6O2 复分解反应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解答: 解:A、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说法正确;
B、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B说法正确;
C、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故C说法正确;
D、生成物中出现了单质,一定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抓住四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对所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
6.(2012•南充)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下列关于甘氨酸(C2H5O2N)叙述错误的是( )
A. 甘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
B. 一个甘氨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氧分子、1个氮原子构成
C. 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5
D. 甘氨酸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4:5:32:14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甘氨酸(C2H5O2N)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甘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甘氨酸(C2H5O2N)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甘氨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2+14=75,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甘氨酸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1×5):(16×2):(14×1)=24:5:32: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11•莆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A. 氢气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汽油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氢气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结合生成水,不会造成污染,而且放出的热量是燃烧汽油放出热量的2.8倍.
解答: 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A正确;
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错误;
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错误;
D、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能源.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清洁能源.
8.(2012•南充)“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 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 讲卫生,尽量多作用一次性餐具
D. 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题意:“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能减少电能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一次性餐具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多作用一次性餐具,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能减少电能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C.
点评: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9.(2005•武汉)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10mL量筒量取7.5mL的水
B. 用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为5.2
C.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
D. 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量筒的准确度考虑;B、根据pH试纸的准确度考虑;C、根据天平的准确度考虑;D、质量分数计算的数值可能性考虑.
解答: 解:A、由于10mL量筒的最小刻度值为0.1,所以用10mL量筒能量取7.5mL的水,故A合理;
B、pH试纸测得的值,只能准确到整数,故B不合理;
C、天平能准确到0.1g,所以用托盘天平能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故C合理;
D、质量分数计算的数值小数点后可以有几位小数,因为是通过两种数值相除所得的值,故D合理.
故选B.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0.(2012•南充)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用灼烧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B. 用稀盐酸区分铁粉和木碳粉
C. 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D. 用尝到味道的方法区分厨房厨柜中调味品食盐和蔗糖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 物质检验题。
分析: A、根据蛋白质的特性考虑;B、根据铁和木炭与盐酸的反应情况考虑;C、根据酸碱盐使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考虑;D、根据食盐和蔗糖的物理性质不同考虑.
解答: 解:A、蛋白质在灼烧时发出烧焦羽毛气味,所以灼烧闻气味如果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故A能达到目的;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与盐酸不反应,有气泡产生的说明原来固体是铁粉,故能达到目的;
C、稀盐酸属于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食盐水显中性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不能鉴别,故不能达到目的;
D、食盐有咸味,蔗糖有甜味所以可以通过尝味道的方法区分,故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注意点是在厨房厨柜中可以用品尝的方法,鉴别物质,但是在实验室中绝对不能品尝,知道是食盐和蔗糖也不行.
11.(2012•南充)小明同学从S+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①②③⑤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从S+O2SO2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是分子个数是2,反应后是1,反应前后分子发生改变;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32:(16×2)=1:1.
A、①②③获得信息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B、①②③获得信息正确,故该选项正确.
C、①②③获得信息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D、①②③获得信息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2012•南充)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可以计算出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解答: 解: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稍大,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二、完成下列各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7分)
13.(2012•南充)从H、C、O、N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符号,用化学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化石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 CH4
(2)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苛性钠: NaOH
(3)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成分之一的小苏打: NaHCO3 .
考点: 酸碱盐的应用。
专题: 常规题型。
分析: (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和沼气主要成分考虑;(2)根据俗称苛性钠考虑;(3)根据俗称为小苏打的物质考虑.
解答: 解:(1)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所以化学式为CH4;
(2)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烧碱、火碱;钠显+1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化学式为NaOH;
(3)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碳酸氢根显﹣1价,钠元素显+1价,所以化学式为NaHCO3.
故答案为:CH4;NaOH;NaHCO3.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沼气的主要成分的写法,氢氧化钠的俗称,碳酸氢钠的俗称.
14.(2012•南充)如图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 12.5 g.
②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填写物质序号)
③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 a=b<c (填写物质序号).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图示题。
分析: (1)根据t1℃时a物质的溶解度考虑;(2)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3)根据升温后溶质和溶剂的变化考虑.
解答: 解:(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25g,则50g水中最多溶12.5g;
(2)从t2℃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2℃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a>b>c;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溶解度大质量分数就大,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c>a═b,所以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是c>a═b,升温后,a和b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没变,所以还是a═b,c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仍然饱和,但t2℃时c的溶解度也比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所以升温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a=b<c.
故答案为:(1)12.5;(2)a>b>c;(3)a=b<c.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要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溶解度大质量分数就大.
15.(2012•南充)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①硬水可用 肥皂水 来区分,生活中可用 加热煮沸 来降低水的硬度.
②硬水在加热或久置时,会产生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生活中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壁上的水垢,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Cl2+2H2O 、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①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转化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①硬水与软水可用肥皂水来区分,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可以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②水垢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Mg(OH)2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Cl2+2H2O;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①肥皂水;加热煮沸;②Mg(OH)2+2HCl=M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转化方法、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2012•南充)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铁、铜、棉花、聚乙烯塑料中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材料.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的是 棉花 .
②铁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金属,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铁从铁的矿石中还原出来.请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炉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③为了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完成该实验有多种方案,写出其中一种方案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
考点: 铁的冶炼;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①依据材料分类的知识解答;
②依据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条件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书写即可;
③初中范围内能证明金属活动性强热的方法主要有a、与酸反应;b、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据此设计实验并书写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①由材料的分类可知铁、铜属于金属单质是金属材料,棉花属于天然纤维,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炉中反应会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其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③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前,而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所以可采用两者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判断其金属活动性,能反应产生气泡的金属活动性强,不能反应的活动性较弱,也可采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能置换出铜,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铁>铜,涉及的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和Fe+CuSO4=Cu+FeSO4.
故答案为:①棉花;②3CO+Fe2O32Fe+3CO2;③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点评: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涉及到材料的分类以及与铁相关的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验证.
三、实验探究(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9分)
17.(2012•南充)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探究.
(1)小明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制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实验前小明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气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小红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CuSO4溶液、动物某些脏器中含有的物质等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动物脏器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酶是 蛋白质 (选填序号填空: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维生素)
实验证明,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CuSO4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H2O、Cu2+、SO42﹣),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小红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①小红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的理由是 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因此水不能起催化作用 .
②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 | 溶液几乎没有气泡放出 | 实验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铜离子 . |
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 氯化铜 溶液 |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如果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就需要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酶属于蛋白质;小红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的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因此H2O不能起催化作用;滴稀硫酸无变化,证明了硫酸根离子不能做催化剂;滴氯化铜或硝酸铜时,有大量气泡放出,证明了起催化作用的是铜离子;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
解答: 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配平即可;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2H2O22H2O+O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过氧化氢酶酶属于蛋白质;小红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的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因此H2O不能起催化作用;滴稀硫酸无变化,证明了硫酸根离子不能做催化剂;滴氯化铜或硝酸铜时,有大量气泡放出,证明了起催化作用的是铜离子;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故答案为:蛋白质;①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因此H2O不能起催化作用;②氯化铜或硝酸铜,铜离子;③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氧气的制取装置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同时也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
18.(2012•南充)某工厂利用废硫酸和废铁屑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的铁屑起反应,理论上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铁和硫酸的质量比,硫酸的质量可计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解答: 解:消耗硫酸的质量为:9.8t×10%=0.98t,设0.98t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98 152
0.98t X
根据:解得X=1.52t.
答:理论上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1.52t.
故答案为:1.52t
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关键是对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