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Video私房拷贝 第3期:蝙蝠侠(3)
日期:2015-01-16 17:40

(单词翻译:单击)

私房拷贝 Home Video,通过欣赏和讲解英文电影原声,为英语学习者搭建锻炼听力的平台,同时进一步了解欧美文化和生活习俗。

本期话题:《蝙蝠侠》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BBC:一部大胆而杰出的超级英雄电影,是蝙蝠侠电影中最出色的。
《达拉斯新闻早报》:充分忠于原著,这是在同类题材作品中不常见的。
《信息时报》:导演颇有想象力地填补与诠释了亿万家产的继承人布鲁斯·韦恩如何成为黑暗拯救者蝙蝠侠的侠道之路。而且,本片也一改上一集过分夸张、弱智的漫画化风格,采用了较为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诸如对蝙蝠侠初出江湖、新手上路时的技巧不娴熟以及最初战车、战衣的老土、原始、野性等等细节都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此外,该爆炸的就爆炸、该飚车的就飚车,这些都有着较强的娱乐可观性。
《时光网》:诺兰完全忠实弗兰克·米勒于1986年创作的《黑暗骑士归来》那种粗粝大胆、黑暗写实的风格,同时用IMAX的胶片拍摄模式来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剧式气魄。影片将超级英雄电影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浓郁的暗黑写实风格也影响到了后来的许多超级英雄电影。

《蝙蝠侠》海报.jpg

负面评价
《东方网》:美式英雄影片显露疲态。虽然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改编自“美国英雄”漫画系列的电影,先天拥有无数本土拥护者,能轻松成为票房印钞机,但是这些好莱坞的“终身最爱”也在悄然改变。
《信息时报》:影片前半段叙述布鲁斯内心转变的戏实在太长太闷了,现实与回忆交错进行,又是倒叙又是插叙,跳来剪去的,像《记忆碎片》那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且,影片所叙述的只不过是几乎所有美国漫画大侠都经历过的,即如何克服小时候的内心伤痛(弗洛伊德式的梦魇与恐惧),并将破坏性的情绪化作积极的力量。影片可以说是详实严肃有余,但娱乐观赏性寥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