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不学奥数,升中学就有困难,就会受影响。你们说该怎么办?”每年的年底和来年初,都是小升初的择校高峰期,许多六年级学生家长都在关注小升初的信息,为明年孩子读哪个中学做准备。然而,许多家长搞不清学校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没法让孩子对症下药地备考,即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难挤进纪中、一中、侨中这三所名校。
据悉,由于“小升初”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招生考试。学生要入读纪中初中部,除了直推生、推荐+面试生、特长生三种途径外,只有通过交“择校费”或“特批”入读。一中、侨中也不例外,只有城区少部分学生被电脑派位入读。
萧女士家住华侨新村,她的女儿去年顺利升读市侨中初中部。萧女士表示,“如果家长们不在乎孩子初中的就读环境,只求入读名校那很简单,只要孩子每科成绩为优,自己带上孩子的成绩报告册去各名校的招办‘交钱’就可搞定。”
在12月刚刚结束的中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坦言,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望子成龙”的家庭教育观念,择校现象蔓延成风,成为许多少年儿童及其家庭的重负。
据悉,为了上名校,一些家长更是不惜缴纳数千上万的“择校费”,对此,有市民感慨地说,“小升初”不考学生,而是要“拼爹”。
“小升初”技多不压身
还有一个学期,市民王女士的女儿就要升初中了。她说,如今家长们普遍达成共识——人生的“分岔口”已从高考前移至中考,而此前的初中是关键期,“小升初”也绝不容闪失。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名牌中学,家长们的烦恼随之而来。
小升初的严峻,并不被王女士料想到。直到有一天,王女士丈夫的一位同事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聊天时,得知这个小男孩考进了中山纪念中学。
“人家开口就问晓彤(王女士女儿)有没有参加‘集训班’,英语有没有拿到‘FCE’,有没有‘走美’(一个奥数比赛简称)的成绩?当时我和孩子都傻了。”王女士回忆道。
同事让她先上几个“小升初”论坛上看看,“先掌握基本知识,扫扫盲,才能再聊。”此后的几天,补课的王女士发现自己多么孤陋寡闻,“在中山,小升初最难,中考最容易,高考介于两者之间。”一位多年从事“小升初”课外培训的人士介绍。
而晓彤要想进一中或侨中,最简单的是等着“电脑派位”。按照学区划片、以电脑随机摇号的方法分配学位。除此之外,“小升初”还有特长生、择校生、条子生等几种择校途径。其中多种途径对于王女士等人,基本是“此路不通”。
比如所谓的“条子生”,则更为直白。一些家长直接通过特殊社会关系,使自己的孩子获得重点学校的入学机会。“条子生、择校费,都是‘拼爹’的游戏,咱们玩不起,只能老老实实靠成绩,一步一步来博取学校欢心。”王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