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第一部分
一位出生于平南县一个贫困小村庄的客家人,凭着一身过硬的英语,活跃在我国对外交往的舞台上。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首次访华时,他担任翻译。他还先后为2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领导人、大型跨国公司总裁担任同声翻译,因此被称为“同声翻译奇人”。
卢嘉祥先生,广西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曾在中国驻美国(华盛顿)大使馆任外交官,先后在国家邮电部、国家文化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中央国家机关任职。现为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
在中央政府机关的工作岗位上,卢嘉祥先生长期致力于研究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投资、法律、科技、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社会问题、语言学及翻译学,处理过大量国际事务,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著述甚丰。
多年来,在丰富多彩的外交、外事活动中,卢嘉祥先生有许多机会同世界各国人士交往,从联合国高级官员、各国政府领导人、国会参议院、众议员、各国驻中国大使、国际经贸界巨子到科学家、艺术家、影视明星、作家、法官、律师、工程师、各行各业的咨询专家等。他访问过四十多个国家,有丰富的国际阅历,熟知国际惯例。他同中国政府多个重要部门、外国政府、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外国驻华使馆、美国莱士外国驻华商务、文化代表处等有密切的工作关系。这些突出的优势,使他的翻译才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作为我国英语教育界泰斗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教授的学生,卢嘉祥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英语同声翻译、交替翻译、笔译、审校、定稿及英语教学有浓厚的兴趣,他曾经常到许教授家请教。
卢嘉祥先生曾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美国前国防部长兼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司令黑格将军、国际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教授、我国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吴仪、曾培炎、回良玉、陈至立、王光英、成思危、我国文学界泰斗巴金及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等担任翻译。
在同声翻译方面,他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联盟和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很多部委及省、市、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几百个重要国际会议上担任英语同声翻译,主要领域为政治、经济、贸易、科技、军事、金融、投资、IT(信息技术)、网络、电脑软件、基因工程、纳米技术、能源、交通、医药、化学、农业、文化、教育、宗教、社会问题等。他是当今中国大型国际会议英语同声翻译的一面旗帜。
卢嘉祥先生为联合国纽约总部、联合国裁军委员会、联合国法律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及我国政府多个部门笔译了文件700多万字,并为这些机构500多万字文件的译稿做审校及最终定稿工作。
客家小村庄里志向高远的学生
1946年,卢嘉祥出生在平南县一个客家小村庄。
卢嘉祥的少年时代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光着脚丫子走过来的。然而,贫穷激发了卢嘉祥高远的志向,他下定决心,要依靠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报效祖国和人民。他学习十分用功,还担任语文等科的科代表和学生会主席。在初中时期,他的英语并不算特别好。
高一时一个周末的夜晚,学校放电影,放映的是纪录片《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十四国》。
电影深深地迷住了卢嘉样,不仅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风采,不仅是亚非各国奇异的风情,还有一个人也让他着迷,那个人就是为周恩来总理担任翻译的冀朝铸(后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看完电影后,他心里生出一个念头:要是学好英语,像冀朝铸那样,陪同国家领导人走遍全世界,那该是一件多美的事!
从此,卢嘉祥铆足了劲学英语。晚睡铃响了,同学们钻进了被窝,他仍要打开手电筒背上十多分钟单词才肯睡觉;吃饭的时候,从宿舍到食堂几分钟的路,他也是一边走路一边背英语……
1965年6月,卢嘉祥面临高考填报志愿了,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我国外语的最高学府——北京外国语学院。因为北外是从1964年才开始在广西招生的,招收名额并不多,老师们劝他:“不要心大,你一个乡村学生上得了北外?要是刷下来就没学校要了。”平南县中学的潘守胜校长,非常支持他,说:“填!如果上了线北外没取到,我到自治区招生办争取给你补录其他学校。”
1965年8月初,卢嘉祥在烈日下和父亲在村边地里汗流浃背地给红薯培土,大队文书卢应荣兴冲冲地向他奔来,“嘉祥,北京来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高兴之余,马上又犯愁了,因为家里一分钱也拿不出呀。当时县政府文教科莫剑白科长知道后,特地补助他11元。可这点钱也是杯水车薪。后来乡亲们东凑西借为他筹得了90多元,才解了燃眉之急,8月21日赴北京上学这天,村里父老乡亲兴高采烈地欢送这位全村第一个去毛主席身边读书的客家大学生。
第二部分
在艰难的环境中攻读英语
入学后,北外英语系本科160多名新生进行了分班考试,卢嘉祥以优异的成绩被分在拔尖班,有幸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界泰斗许国璋教授的学生。
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被称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周恩来总理及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多次来到北外,鼓励学子们学好外语,为扩大中国的对外交往作出贡献。当时的中国,处于西方敌对势力的包围之中,中国极需扩大对外交往,北外寄托了国家领导人多少期望呵。每一次聆听总理等领导人的讲话,都让卢嘉祥热血沸腾。
然而,卢嘉祥踏入北外不到8个月时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学全部停课,卢嘉祥也和同学们一道投身于大串联中,这样下去英语非荒废了不可。怎么办?心急中卢嘉祥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他带上英语版的《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大串联途中一歇下来就看书。轰轰烈烈的大串联结束了,卢嘉祥的英语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1970年7月,卢嘉祥大学毕业了。可他与同学们一道被安排到湖北省钟祥县七里湖北外的“五七”干校劳动。有幸的是,他与许国璋教授同在一个劳动连队。许教授对他特别“关照”,经常用“牛津音”的英语和他对话,进一步提高他的发音水准和长篇政论性演讲的能力。一年多后,北外师生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撤回北京,许教授又叮嘱他:“小卢,你不要怕任何人说三道四,一定要继续刻苦学好英语,有什么问题可以到我家里来问我。”就这样,卢嘉祥成了许教授的“家庭学生”,并在许教授的指导下潜心攻读长篇英美文学名著。
在日内瓦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言
1973年3月,卢嘉祥结束了在北外的学习,分配到国家邮电部国际联络局任翻译。同年8月,卢嘉祥参加中国邮电代表团,出席在西班牙马拉加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第十次全权代表大会。尽管是首次参加高层次的对外交往,卢嘉祥仍以扎实的功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久,卢嘉祥又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远洋导航与救援无线电频率分配国际大会,这一次,卢嘉祥不仅当翻译,还作为代表团成员走上主席台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言,为了国家利益而与对手针锋相对。
卢嘉祥的英语能力开始崭露头角,不断参与到国家对外交往活动中。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国家经委需要高水平的外语人才,1985年,已调至文化部中国对外翻译公司的卢嘉祥被选中调入国家经济委员会,担任时任国家经委常务副主任的朱镕基等领导的翻译。“朱镕基同志工作节奏快,极有条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值得我一辈子学习的。”在国家经济委员会,卢嘉祥得到了锤炼和提高。
1990年,有着出色外语能力的卢嘉祥被外交部和国家计委下文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二等秘书,成为外交部之外的外交人员。卢嘉祥在华盛顿一驻就是4年。
为安南秘书长当翻译
1997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应邀访华,这是安南首次访问中国,这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是意义重大的。有关部门与联合国驻北京机构负责人协商选调翻译人员时,几番斟酌,定下由卢嘉祥作安南举行新闻发布会时的翻译,而且是唯一一个。卢嘉祥并不是外交部专职翻译,但联合国驻北京机构负责人对他有着极好的印象,因为他在为联合国所属组织在北京召开的多次会议作同声翻译时,质量非常高。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卢嘉祥阅读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包括联合国有关文件、安南以往的发言、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刊发的时事新闻。6年前的这段经历,卢嘉祥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5月16日上午10时,安南准时走进钓鱼台国宾馆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的会场。安南先生走上主席台后,与我亲切握手,演讲即开始。当时采用的是交替翻译,即他每讲十句左右,就稍作停顿,由我翻译成普通话。由于安南的身份,对他的话的翻译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误差,而且安南先生没有讲稿,要准确地记住他的十句左右的话并准确地翻译出来,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安南先生阐述了他此次访华的目的、行程、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内容、中国政府的态度、双方会谈的成果、尚存在的难题以及其它与联合国有关的重大国际政治、人权、经济、科技、军事及社会发展问题等,涉及面非常广。新闻发布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这类翻译难度极大,会场上一般都是安排两名翻译。安南先生会后握着我的手连声表示感谢,称我的翻译非常好。”
至今,卢嘉祥已在200多个大型国际会议上担任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领导人、大型跨国公司总裁的同声翻译。同时他还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各种国际组织担任文字翻译,翻译了上千万字的文字,并为联合国《裁军年鉴》、《国际海事组织海上营运安全规程》等重要文献的翻译担任最后定稿。
第三部分
同声翻译界的一面旗帜
“作同声翻译的难度极大,在会议现场,发言者与翻译者之间只有0.1秒左右的时间差,容不得半点迟疑,因此同声翻译不但反应要非常快,同时涉及面极广,天底下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用语、专业名词,这些都得熟悉,并知道对应的译词。在翻译时碰到不懂的单词怎么办?在会场上你是查不了词典的,你必须随时在瞬间进行闪电般的思维,这是人类语言学习与应用的最高境界。”谈到同声翻译,卢嘉祥深有体会地说。
有一次,为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当同声翻译,阿罗约不仅没有讲话稿,演讲速度还极快,所要求的又是同声翻译,其难度可想而知。可卢嘉祥不仅做到了,而且阿罗约的话结束时,
他的翻译也同时结束。会后很多人跑过来惊奇地问他:“你翻译的速度怎么比阿罗约讲话还快呀?”
尽管卢嘉祥思维敏捷、博闻强记,但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他每天都要看英文报纸和杂志,碰到新的词语马上拿出笔记本记下来。他还有一个特殊的随身包,每次出门都要带上的,这个随身包达20多公斤重,里面装了数十本英汉、汉英词典及各种行业的分类词典。“我哪有什么神奇的脑袋,我是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才得来神奇的。”卢嘉祥说。
近年来,他在北京、上海等地同声翻译的热潮中做了大量工作。“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外国的大型国际会议在中国举办越来越多,同声翻译人才变得十分紧缺,也十分走俏,我非常愿意向有志学习者传授一些经验。”现在,卢嘉祥经常到各地外语院校讲授英语学习的诀窍。
浓浓的乡情
今年11月5日,卢嘉祥应邀从北京来到南宁,参加第五届“南宁国际民歌节”。与其说他是一名嘉宾,不如说是一名组织者,因为他同时还带来了数名香港客商参加广西经贸洽淡会。在他的积极引荐下,香港客商与广西数家企业达成了投资协议或意向。
虽然身在北京,可卢嘉祥每年都要回几趟广西,为家乡做实事。在他的积极推动和协调下,南宁三津水厂向国家计委、财政部申请到了日本协力基金提供的数亿日元低息优惠贷款。在他的长途跋涉、不辞劳苦的引荐下,广东老板在贵港办起了毛织企业,在黎塘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开展了长期出口加工业务,源源不断地把优质产品运往出口码头,销往遥远的欧美高端市场;在他的奔走下,海外公司欠广西等内地省区企业的债款一笔笔地被追回来了……他心里装着浓浓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