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第一部分
2009年4月20日,外交部高翻费胜潮重回母校武汉大学。虽然在外交部担任重大翻译工作公务繁忙,费胜潮仍然多次回到母校同广大师生见面,而此次武大之行,费胜潮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费胜潮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1992年―1996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多次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担任翻译,在2006、2007、2008年和2009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时,他都担任翻译。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峰会上,他担任了胡锦涛主席的翻译。由于工作出色曾获第八届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当天,聘任仪式在武汉大学外语学院会议室举行,武汉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出席,外语学院院长杜青钢主持。龙书记向费胜潮颁发了武汉大学兼职教授聘书,学生代表献花并为他佩戴了校徽。龙书记代表学校向费胜潮表示祝贺,并赞扬了费胜潮在翻译事业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为母校赢得的荣誉。龙书记肯定了外语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并指出外语学院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要在取得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获得英语博士点;要发挥武汉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注重培养复合型、综合型外语人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费胜潮表示非常感谢母校所给与的荣誉,感谢龙书记的鼓励。作为一名武大人,他将继续努力工作,并且会责无旁贷地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授予仪式结束后,费胜潮为在场的师生们做了有关外交事业和外语人才培养的专题讲座。
费胜潮先是讲了外交部翻译稿的程序:来稿——初稿——改稿——定稿——三核——通读——出手。
接着介绍口译的分类。他认为口笔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外交部高翻室有七、八十人,每个人都要能做口笔译,交传和同传。翻译的声音要大,要洪亮,就算没有麦克风,
也能让听众们听得清楚。他透露在去年8月8日中午,胡主席宴请各国元首时,我国提供了34个语种的150名翻译。显示了我国的翻译实力,但同时也显示了非通用语的紧缺。很多小语种,最后请的是六、七十岁的退休外交官做得陪同翻译。他也指出,虽然很多非通用语种的人可能英语更好,但是仍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要把两种语言都掌握。
紧接着介绍外交翻译的特点:政治性强,时效性强,包罗万象,多面手。现在的外交已经不仅仅是谈政治,经常也会谈论经济,金融,科技,卫生,军事等等。所以翻译得对各个领域的专业词汇都有所了解。对国情,对省情,对市情都要了解。
费胜潮同时也介绍了关于外交翻译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 大而不强,结构失衡
2 重外轻中,重口译轻笔译
3 翻译的中国特色(指仍带有中式英语)
4 中国特色的翻译 (如不折腾,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等词汇的翻译)
5 萝卜快了不洗泥
第二部分
对于外交翻译的基本素质,费胜潮介绍周总理曾指出应是:站稳立场,把握改革,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而费胜潮自己总结为:
1 靠得住
2 有本事:专业技能;文字功底;知识面;学习能力;实践经验。
3 守纪律
4 静得下心,沉得住气 :外交翻译如同运动员,在比赛中要紧张,但是不能过度紧张。而英文的翻译是压力最大的。因为现在懂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高。
所以心理素质一定要好,要不怕被纠错,抗压能力要强。
5 好身体:外交部的高翻们一般都是按照世界时间上班的,遇到突发事件要迅速反应。经常出差,有时候一觉醒来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也是常有的事。
费胜潮还介绍了外交部高翻们的一些笔译和口译训练:
笔译训练:
1 脱产训练 :背固定译法,常用词汇的译法 ;行文格式的掌握;笔译成品的学习;笔译的练习;练习讲评。
2 在岗提高 :初稿--与改稿者商榷花脸稿--再修改
3 交流互鉴 : 跟踪形势--专家讲座--译协讨论--内部研讨--定期不定期整理词汇译法
口译则为国内训练 + 国外留学:
1 记忆练习 是前奏,是基础。要抓住头尾和主线。起始点要记清。
2 笔记练习 需要重点训练,也是最耗时的。
3 同传练习 :记忆和笔记是基础,统筹兼顾是难点。
4 实战磨炼--每日练习--每周考核--集体练习--半年考核--年终考核
他当时就是经过魔鬼训练之后,有工作,然后有去欧盟翻译司学习同传。他说最开始的脱产训练,上午一般就是笔记的训练,听新闻,每一条新闻都得一条一条的过。下午则一般进行专题的训练。可能每天不同专题,再学习该专题的词汇。每周都会有考试,考察这一周所学词汇是否记住。有时候,为了增大压力,还会把考试的最后两名公布出来,希望以此来激烈大家。高翻室的竞争很激烈,但是这种竞争更多时候是一种良性竞争。凭实力说话。
他也强调笔记记得是骨架,血肉都应该在脑子里。一般人可以采用先跟读新闻联播,再跟读BBC,VOA之类的,再到直接同传慢速voa来练习。中间还穿插了一些他自己在做外交翻译时的一些小趣事,并且现场请了两个人做复述,费胜潮本人还亲自做了口译笔记的演示。
交流会上,武汉大学外院的师生与费胜潮近距离接触。他介绍了外交部的情况,因为武大学子每年都有进外交部的,可能大家对外交部招人的流程,标准以及相关事宜都很关注吧。他笑着说,进了外交部可以说是生活不用愁,但是发财也基本不用想了。因为外交部的工资是不可能高过企业的,如果以赚钱为目的,肯定是不行的。而进外交部,更要求大家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过硬的业务素质。爱国是要发自内心的,国家的利益始终摆在首位。
后来进入互动环节。关于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的学习问题,费胜潮开玩笑地说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说他自己的二外是法语,但是学的不行。到现在都一直很后悔,很遗憾。比如说伦敦峰会上,如果萨科奇突然说句法语让他翻,他估计也懵了。在外交部高翻室,英文处的同志们普遍二外水平不是特别高,但是法语处和其他非通用语的同志倒是英文都很好,这也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但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情况来说,现阶段是哪个专业,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毕竟以后出去自己的优势还是在本专业语言,何况每个人每个阶段都要抓住主要矛盾。有余力再去学自己有兴趣的,或者专攻某一方向。虽然现在全民都在学外语,很多人也说外语竞争很激烈。但是我们也要充分相信外语人才还是有很大市场的。
第三部分
费胜潮还在交流中提到了北外高翻,现在有很多人说现在扩招,导致每年那么多翻译毕业,使行情不好。但他认为,不管招多少人,每年毕业的高精尖人才还是少数。而只有这些人才会对市场有真正的冲击。所以每个人把自己的实力打造好,是金子一定会发光。想进高翻室,先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再通过外交部考试,再通过高翻室的考试。如果没有通过高翻室的考试,仍可以选择去外交部其他部门工作。
费胜潮还鼓励武大的校友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每一分钟都是自己的。在学校学习每一门课都是有用的。就算我们没有兴趣,也应该保证课堂的质量。他举例说,当时他上学的时候,学习文学史觉得很痛苦,背英国历代的王室也觉得很痛苦。可是到了工作中,就遇到领导人问这个人是哪个家族的?这个王子和那个公主是什么关系?如果接触到女王,或者其他人士,谈话的话题也可能会设计到艺术,文学。所以说学习文学史是肯定有用的。
当然,交流中也不乏轻松,费胜潮讲了个笑话,说是有一次做一个宴会的翻译。三个翻译,所以决定三个人轮流翻译,这样大家都可以有时间吃饭,他本人是第三个去翻译的,坐在首长旁边的是一位印度领导人,印度领导人就对他说“Have you been to India?”他本人想都没想,直接给首长翻译了“您去过印度吗?”结果首长很无奈的说,"我都回答他两遍了..." 原来那个印度领导人是问翻译有没有去过印度,可是每个翻译都以为是问首长的,所以每个人都给首长翻译了一遍。
费胜潮在交流活动中还介绍了去年华盛顿峰会上的花絮。领导人会后要照相,第一次照完之后,发现阿根廷的总统没在里面,然后大家又照了第二次。在今年伦敦峰会上,第一次照相之后发现加拿大领导人不在,于是领导人们喝喝茶,第二次照完之后发现意大利的贝卢斯科尼又不在,直到第三次才照好。
我国外交部在举办大型活动上的经验也十分丰富,甚至要胜过欧美国家。2008年8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举办的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元首的欢迎宴会,我们调度80个车队,从贵宾们下榻的酒店到人民大会堂只用了半个小时,也就意味着胡主席只用握半个小时的手。这些都是经过提前的彩排,精确到秒的。但是在伦敦峰会上,20个车队,却用了一个小时。
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驻外的同事回国后甚至发现自己变“土”了。
外交工作也有一定的风险。当时3.14事件后,高翻们陪着外国记者去拉萨,其中很多是女同志。四川地震后,外国救援队也需要翻译,翻译们也是什么都没带就直接奔赴灾区。
美日坚持说朝鲜发射的是导弹,我们说是卫星。一个词就足以显示外交立场。所以外交翻译一定要严谨,政策水平也要高。
通过费胜潮的介绍,师生们真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外交翻译对于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政治立场是要坚定的,学外语的人尤其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