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谈台媒错译马英九"笨拙":人云亦云不可取
日期:2013-04-09 16:20

(单词翻译:单击)

香港《大公报》26日刊出评论说,上周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题为Ma the bumbler的文章。有台媒把“bumbler”翻译为“笨蛋”。当岛内媒体一窝蜂似地转载“笨蛋说”时,却没想到要看一看《经济学人》的原文核实真假和对错,以致大闹国际笑话。媒体的责任是要把客观的世界呈现给读者和观众,不加分析的人云亦云只会失去公信力。

文章摘编如下:

英国媒体最近给台湾上了一堂很好的英语课。上周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一则题为Ma the bumbler的文章。有台湾媒体把“bumbler”翻译为“笨蛋”。由于《经济学人》是一家颇有知名度和权威性的西方媒体,“笨蛋说”在岛内不胫而走,更掀起一波“批马热”。不料,几天后事件出现戏剧性发展。《经济学人》方面澄清“bumbler”非“笨蛋”之意,只是形容一个人“行事犹豫”,并批评这是台媒不负责任的错误翻译。

“bumbler”源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孤雏泪》中一位小吏的名字Mr. Bumble。此人做事情不太利落、不得其法。后来人们便以“bumbler”来形容“憨慢”、“穷忙”的人,若翻译为“笨蛋”则是过火了。不过,到底是译者英文水平有限而贻笑大方,还是媒体故意为之而哗众取宠,已无法考究。但媒体圈盛行的这种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风让人忧虑,由此造成“一人错,人人错”的荒唐局面。当岛内媒体一窝蜂似地转载“笨蛋说”时,却没想到要看一看《经济学人》的原文以进一步核实真假和对错,以致大闹国际笑话。但闹笑话的不止台湾媒体,批评台湾媒体的《经济学人》亦然。

Ma the bumbler这篇文章不长,亦无配图,刊登在《经济学人》内页一个并不显眼的位置。文章综合报道了今年以来关于马当局的种种负面消息。这些内容并非新闻,都是今年以来台湾媒体报道过的。《经济学人》不过是“炒冷饭”,并无自己采访的新料,或许如此,文章没有署名。但不管是综述报道,还是独家采访,客观平衡的报道原则和新闻操守都不应该有所改变。其实,对于马当局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岛内各界意见不一,褒贬有之。但《经济学人》显然偏重描述负面看法,这对当事人并不公平。

台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冲近日“叫冤”,说穷人数目“增加”,是因为“政府”为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帮助和福利,于去年修正“社会救助法”,提高穷困线并放宽认定标准,所以贫困户数上升。至于“油电双涨”,确是令岛内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倘若不涨,除了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也不利节约能源。台北楼价狂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经济学人》将之归咎为“大陆热钱将涌入台湾”,则有失公允。

媒体的责任是要把客观的世界呈现给读者和观众,不加分析的人云亦云只会失去公信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