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口译笔译 > 考试动态 > 正文
如何选购口译教辅书
日期:2013-01-17 11:31

(单词翻译:单击)

  现在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口译教辅书让人眼花缭乱,什么“口译天机”、“口译宝典”、“口译红宝书”、“口译捷径”、“口译进阶”等层出不穷,初学者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花大价钱买到充斥着抄袭和剽窃的山寨书。我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大家尽可能选到性价比高的书籍,少花冤枉钱。其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欢迎大家讨论。

  买书三看:

  首先看作者和出版社。如果作者不是一线知名译员或教师,所在机构闻所未闻,大家恐怕都不会购买。因此有些山寨书的作者也学聪明了,给自己包装了一大堆炫目的头衔,如“译协成员”、“一线译员”、“XX证书持有者”、“XX大学著名教师”。对于这样的人,我宁愿大家不要着急掏钱买书,先上网搜索一下他/她所罗列的机构是否有这么一个人,他/她所罗列的会议经历是否属实。出版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一般而言,大型出版社和专门的外语类教材出版社的权威性更高些。比如想考CATTI的同学最好买外文局出的书,想考NAETI的同学最好买北外外研社的教辅书,想考上海高口的同学最好买上外所属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的书。如果某偏远地区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突然出了一本解密CATTI真题的书,估计是真是假大家心里都清楚吧。

  其次看模块设置。一般的口译书有两种模块设置方法:按专题分(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或按技巧分(如顺句驱动、断句、增补、预测等)。而具体到每一个板块或单元一般都离不开热身练习、单词表、正文、分析讲解、参考译文或知识扩展等部分。翻开目录和正文对应页,如果你发现该书模块设置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每个单元或专题的安排“缺斤短两”,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最后看内容。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本好书应该做到内容新旧适宜(既不太新,如上个月刚开过的会议就把材料编进书籍,材料太新要么真实性无处可查,要么说明作者编书神速、过于草率;也不太旧,如十年、二十年前的材料还在用,这样没有时效性),材料难度适中,分析详尽具体,参考译文权威、实际。如果你在浏览的过程中发现书中的内容和选段过于“经典”,在很多网络上都能找到,那么这本书八成是临时凑出来的,没有可买性。材料最好既有译员真实做会所得的第一手素材,又不能太偏太专。试想如果一本口译书所选的材料全是中国南方某城市在几个特定领域召开的会议,一般的初学者会感兴趣吗?如果一本口译书除了领导开闭幕式空洞的“献花词”和政治性套话外没有别的内容,同学们会欣赏掏钱购买吗?

  除了上述三看,大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再版书。一般而言,再版次数和印数越多,说明此书越畅销。但是如果同学们已经有了老版图书,则要仔细对比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买最新版本。因为一般的书再版后80%以上的内容保持不变,顶多再加些新材料和新词汇。如果经济条件不甚宽裕的同学为了那不到20%的内容去重新购买,一定要三思。

  2. 同一作者编著不同名称的书籍。一般情况下,同一作者编著的不同名称的书,由于个人精力或时间有限,某些材料很有可能重复出现。如果重复出现的内容仅占10%以下,恐怕还算幸运,就怕两本书雷同内容高达30%-50%。而且现在一些不法书商和出版社也会借助“名人效应”大肆盗版,比如打着某名师的旗号将他/她早年已经出版的书籍换个名称和书皮再次卖出来。一旦同学们信以为真,倒霉的只有自己了。

  3. 编者与作者的人数。有的译员或口译教师精力有限,接下出版社约稿后懒得自己写,雇几个学生东拼西凑交差完事。如果出版社审稿不仔细,很容易让这样的书流入市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购买前仔细挑选。一般而言,如果编者或作者数量超过3个,购买时就要谨慎了。如果序言中又没有细说哪一章节由谁负责,就更要警惕了。

  说了这么多,一本书是否值得购买,是否适合自己,归根结底要看内容。内容不是一味求深求难,而要精且全。精,意味着材料短小精悍、专业性强;全,意味着模块设置齐全,不缺斤短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