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第一章 学而篇(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The Master said, "A youth, when at home, should be filial, and, abroad, respectful to his elders. He should be earnest and truthful. He should overflow in love to all, and cultivate the friendship of the good. When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hings, he should employ them in polite studies."
【原文】
子曰:“弟子①,入则孝②,出则弟③,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④。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⑤。”
【今译】
孔子说:“孩子啊,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民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还有多余精力,就用来学习文献知识。”
【注释】
①弟子:一指年纪幼小的人,二指学生。本句指前者。②入:在家。③出:外出学习或做事。弟:同“悌”,尊敬兄长。④泛:广泛,普遍。而:同时。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⑤文:文献,包括诗书礼乐、典章制度。
【评点】
本章孔子论述品德与学习的关系:以德为本,以学为末。孔子从仁出发,指出作为一个学生,必须重视道德修养,把追求仁德、成为仁人放在第一位。“仁”的思想的特殊之义,乃是一种忘我的、无形的、积极奋发的精神,是孔子所指的最高的道德标准。“仁”的一般意义是“爱人”。但爱人要由近及远,然后再“泛爱众”。“泛爱众而亲仁”是孔子对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
做到以上这些后,如果有余力,可以学文。“文”就是古代文献,就是孔子所整理的《书》、《诗》、《礼》、《乐》等书。由此可见,孔子把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仁人放在第一位。学习文献知识放在第二位。有本有末,关系明确。我们今天与孔子的时代不同了,一个人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上,不然就难以胜任工作,但是,我们在头脑里,还是应该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赚钱而不顾做人。为人父兄,为人师长者,有狭隘的功利思想横于胸中,要使子弟有好的人品,那只能是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