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第一章 学而篇(2)
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The philosopher You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 filial and fraternal, are fond of offending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There have 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have been fond of stirring up confusion. The superior man bend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radical. That being established, all practical courses naturally grow up.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ssion! - 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lent actions?"
【原文】
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矣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⑤,未之有也⑥。君子务本⑦,本立而道生⑧。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⑨。
【今译】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仁道也就在心里扎下了根。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两种品德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注释】
①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孔子的学生。有若的弟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
②为人:做人处世。也:语气助词。孝弟(t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弟,通“悌”。
③好(hào)犯:喜欢冒犯。
④鲜(xiǎn):少。
⑤作乱:造反捣乱。
⑥未之有也:“之”是代词,在本句中作“有”的宾语。在古汉语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前面,这叫“宾语前置”。
⑦务本:致力于根本
⑧道:道德,道义。
⑨仁:孔子思想的主体和核心,是孔学的基本观念之一。这里指仁爱。与:亦作“欤”,语气词,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吧”。
【评点】
这一章出自有若之口,但传达的却是孔子向弟子灌输的主体思想之一。其中心内容是“孝弟为仁之本”。
孔子的道德思想体系里由“孝弟”而展开,“孝弟”是儒家八条伦理道德原则“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中的两条。儒家文化思想,特别重视人际关系的确立,关于伦理道德的学说也特别完备。儒家思想可用“仁义”来概括,要达到“仁义”的境界是极难的,但可以从极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做起,孝敬父母,热爱兄弟,这些都是人在生活中每天必须处理的常事,做来不难,若真能做到,仁义之境界就可以达到了。在儒学八条伦理原则中,“孝悌”居于首位,所以说孔子学说以孝悌为仁之本。
有若的第一句话多少年来,横遭批判,认为用孝弟麻痹人民,使人民不愿起来推翻统治压迫的革命。对人民来说,这是孝弟起的束缚作用。至于统治者,则孝弟为其统治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迫使被统治者俯首贴耳、甘受奴役,不敢作乱造反的工具。故而孝弟者,罪莫大焉。
孝的罪名是统治者不让被统治者犯上作乱。试问,古今中外有哪个统治者乐于或容忍自己的人民对自己犯上作乱?残暴的和开明的统治者都是一样。何况评价历史人物应用历史眼光。孔子也好,有若也好,他们身处乱世,诸候各国国君被弑、被逐、被篡夺者均有之,都是统治阶级内部干的事,他们不知二百多年后会出现陈胜、吴广,更不要说往后的历代农民革命了。所以,他们所说的犯上作乱与我们今天理解的不一定是同一概念,即使后来孝弟被人利用来维持封建统治,账也不应全算在孔子身上。
孔子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正是因为家庭制度中天然形成的长幼关系,只要家庭存在,将是永恒的。孔子的话是以农业家庭为农业经济的主体和基础为依据,说明维护家庭礼制中等级关系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家庭类型、结构、关系形成可能会不断改变;但一定的家庭“共同体”却不会消失。为维护一定的有差别的秩序,实行有等级的礼仪、礼节、还是必要的。特别是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尊老爱幼,敬重长辈、敬重师长、关心兄弟姐妹,关心同事,人人互尊互爱,等等的礼仪、礼节还要对其赋予时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