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1. 国外文化背景知识在口译中也很重要,那么口译员平时应当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呢?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吗?
知识积累肯定需要通过多听多看了。多听一些涉及专题的节目,如中央四的对话节目,新闻频道的专题报道和CCTV9的采访节目,CNN等外台的专访节目,网络上的素材可谓比比皆是。阅读则要双语同步进行,不能仅仅盯着英文报刊杂志,很多中文的时兴术语和表达也必须要了解掌握,如“剩女”英文对应是:“3S” lady,single, seventies and stuck的缩写;“宅女”是:otaku, 政策性的如:保障性住房,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棚户区 shanty towns 等等,这需要你平时阅读中文报刊杂志时要对这些自己不熟悉的表达追根逐源,找到英文对应词,否则到了口译现场碰到了这些就会非常尴尬,要防患于未然。阅读英文报刊杂志要多关注外电关于中国的报道,看一下外刊在描述中国的时候使用的词汇特点,只要是政治正确的词汇都可以直接借鉴,为我所用。
2. 口译员的中文功底同样要很好,那么应当如何“中西兼修”?口译过程中可能遇到诗词古文的翻译,平时应当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口译员是不是要注重国学方面的积累?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关于“中西兼修”的问题我刚才已经提到了,在此不再赘述。关于口译中古诗词的翻译,自从前国家主席江主席开始,我们会在重大外事场合看到,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会经常引经据典,特别是近两年温总理的答记者问每次都让人们为现场的译员捏一把汗,而我们的译员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俗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要抽时间阅读古圣先贤的双语对照的典籍著作。其实只要平日里留心积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看到的经典名句,不时地翻看双语对照的诗词文集,培养诗词素养,终有一天你也会豁然开朗,获得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快速反应能力。
3. 口译员是如何进行笔译训练的?翻译的学习是需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积累和语言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吗?
学习翻译的人都知道口笔译是相辅相成的,笔译是基础。很多学习口译的同学一味强调口译技巧的习得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其实,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那些同时学习口笔译的同学口译译文质量明显要好很多。笔译训练需要你静下心来思考,不要象做口译那样满足于会做,而是要举一反三,要给出多个翻译版本,这样你在做口译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不会卡壳,译文才能出彩。比如这样的口译句子:“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很多学员就只知道:I wish the conference a complete success!其实,大家不妨上网查一下,这种说法几乎只有中国人在用,那老外也要有个演讲的结尾吧?他们怎么说呢?你多看几篇老外的演讲稿就明白了,他们会有很多种说法,如:“I wish you a fruitful discussion! I wish you a rewarding deliberation! I wish you a productive gathering! I wish you an informative discussion!”等等。其实,很多中文的英译文本都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推敲修改的地方,只不过很多口译员仅满足于脱口而出,而没有进一步深究“雅”的问题,这就是笔译的作用所在。
翻译涉及上到天文、下到地理的知识,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如果不阅读积累,将寸步难行。很多学员习惯了闭门造车,望文生义地进行翻译。殊不知,如果你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中文的英文对等表达,你自己翻译出来的东西老外能看懂听懂吗?比如:安全生产,很多初学者甚至有些年轻译员脱口而出:safe production, 结果老外可能会一头雾水。如果你大量阅读并积累了相关表达,就知道,英文就是:work safety。这样的表达误区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翻译出的东西要保证有理有据,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闭门造车。
口译员如果临场发挥出错了的话,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措施?比如说救场的方法?
如果是交传的话,英文可以说:or rather, or I should say, or I mean; 中文则说:“我的意思是说, 或者应该说”等来提醒听众你要做出更正。
不管你犯错后听众作何反应,都要镇定自若,不能乱了阵脚,因为你的工作还远未结束,必须要全神贯注于接下来的讲话,尽快忘掉刚才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