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雅思阅读的课堂里,常有好玩的事情发生。有次一个学生题做到一半,实在没有感觉,于是投笔长叹:“老师,我要加入古巴籍。”一时四座皆惊。这突发奇想的家伙继续说:“中国和古巴外交关系一向不错,应该比较容易申请入籍。然后我就从古巴偷渡去美国。听说美国有项政策,可以无条件为古巴叛逃来美国者提供绿卡。”然后呢?大家很期待。“然后?我就可以不用再做雅思阅读了!”这句话显然深得人心,以至许多人心有戚戚的同时忘记他的曲线救国计划是多么的不现实。
我只好跳出来做恶人打消他的异想天开:“古巴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入籍前要考试的---”于是这个梦想以哀号告终。我成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挽留一名公民。虽然只是玩笑,亦可见大家对雅思阅读之痛恨。不过,就像我每次安抚做雅思阅读做到几乎暴走的学生们说的那样:其实雅思阅读是很人道的阅读考试。它不像某些考试,因为考虑到教育资源从而以“考倒”人为目的。恰恰相反,它是为了“考会”人。因此,雅思阅读更多测验参加者的能力。最基本的无外两个:定位能力和同义替换能力。
刚去诺大读书的时候,有次写作业涉及到一个心理学方面的问题。跑去问教授,他极热心,递本书给我:“这个应该对你会有帮助。”出了门迫不及待翻看,不看则已,这一看如五雷轰顶:哪里是书,统统都是书目。每一行,都是一本书,只列出书名,作者,出版社。一页有几行,就有几本书。这厚厚一本代表成千上万本参考书----大概心理学的典籍都在里面了罢?何止从1870年冯特开始,简直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果然,打开第一页,那家伙的《灵魂论》赫然居首。如何在这浩瀚的参考书山中找到写文章需要的资料,又如何在一本4,5厘米厚的书里找到那几章几段甚至几句话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无一不要求学生迅速准确定位。雅思阅读正是针对这项能力出题。无论哪一种题型,均要求考生首先迅速在千字中迅速定位关键词。
下一步便是同义替换。除开那些不易替换的数字,符号,专有名词,题目多是原文章中的词的同义词----原文原词再在题目中出现未免太没有技术含量。这也是有理有据的。写学术性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列出参考文献(references),帮助文章顺利布局发展,证明作者对本领域的了解,介绍业界的进展和动向,帮助读者查阅有关资料,及保证文章的客观性。读书时有次写作业懒的查参考资料,随手写上“据说---”(it’s said that---),结果被教授驳回。他以英国人特有的那种一丝不苟在我的文章每句“据说”旁边都写了句“谁说的?”(who said that?)结果那次重新查资料查到几乎吐血。
普遍使用的是哈佛体系(Harvard system),它明确规定,如果直接引用参考文献(direct quotation),要使用引号,并且要列出作者名字,出版日期和页码。读书的时候,教授一再谆谆教导,这种方法要小心使用。掩盖自己文章的观点和思想还在其次,最主要它和抄袭(plagiarism)只有一线之隔。而抄袭的代价是学生不可承受之重----习惯旁征博引的人尤其会觉得痛苦:直接引用的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是不算字数的。其实想想就可以理解:一篇文章一万字,有九千都是直接引语,哪里还叫原创。
既然直接引用不可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间接引用。而无论是概括(summary)和改写(paraphrase)都涉及到同义替换:最安全的最简单的避开原文的方法就是使用它的同义词,至于句型改写,那是下一步。雅思阅读考试的各种题型多少都设计成考查同义替换能力。它要求考生在定位时,不仅要认识题目中出现的原词,也要认识该词的同义词或否定词加上它的反义词。这样看来,雅思阅读考试无疑在帮助锻炼学生间接引用参考文献的能力。定位和同义替换能力是雅思阅读考试的基本能力。如果这两种能力能够炉火纯青,再通过一定套题的训练来熟悉题路,阅读应该不会再是不可能的任务。要锻炼这两种能力,还需要从大量阅读入手。无论是为了现在与出国语言考试过招,还是将来出国读书与无数的参考书目拼搏,阅读,培养能力,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