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安徽卷)
日期:2014-11-11 16:54

(单词翻译:单击)

1.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

A. 债务收入 B. 红利收入

C. 劳动收入 D. 资本收入

1.D【考点】投资理财【解析】材料以当前政府扩内的措施之一:发行政府债券为背景,考查了政府债券有关知识,政府债券对于债务人来说是一种集子方式,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就是一种投资方式。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是非劳动收入,也是资本收入,既不是债务收入也不是红利收入。故选D

2.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A. 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B. 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 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 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2. A【考点】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解析】本题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考查了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只有A属于货币政策,BD属于财政政策,C属于价格政策。

3.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元 B. 400元 C. 520元 D. 776元

3. B【考点】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解析】该题考查计算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要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设为X,则1* 260= (1+30%)X,得X=200元。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200=400元。故选B

4. 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经营用地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政府的做法履行了

①实施经济调节的职能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

③提高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协调人民利益关系的职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 B【考点】政府的职能【解析】 题干中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经营用地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 。没有体现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 ,故排除 ②其他的选项都能体现。

5.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

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5. D【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解析】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关键在于依法上。而直接能体现出来的只有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6.2008年6月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授权有关国家加强合作,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2008年12月,经联合国授权和应索马里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这说明

①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国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各国的根本利益因共同打击海盗而趋于一致

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承担了应尽的责任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 C【考点】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解析】中国经联合国授权和应索马里政府的邀请实施护航任务,这不属于国际争端问题。③本身错误。故选C. ②④

7.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7. C【考点】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解析】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由题干可选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A直接不符合题干,B光说继承,没有体现吸收借鉴,D说法不准确。

8.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8. B【考点】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解析】本块内容是新教材刚刚修改的部分,①体现了要自强不息,③强调了“疑”的重要性,都与两个修养无关。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教材中有原话。强调了两个修养的关系

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9. D【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 “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回答10~11题

10.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C【考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解析】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题意可得C. ②③ 。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准确。

11、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 A【考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解析】②④有误,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④应该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①③

12、下列四图反应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 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通过观察图,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①是元朝②是唐朝③是西周④ 是秦朝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各朝代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跨度大,并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C

解析: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

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书画的发展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并以新材料和图示的方式出现,设计新颖。

1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答案:B

解析:这四幅图片都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B项“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社会习俗、交通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图片的形式,增加趣味性。

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答案:D

解析:根据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中有“普遍”和“广泛”字眼,不符合历史实际。A、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实际。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内容,引用了新材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1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因此可以看出,D项更符合题意。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

1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解析:1776年,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发表。在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中,潘恩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准确地回答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所关心的问题,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指出了北美殖民地独立的必要性。潘恩呼吁,殖民地人民必须与英国一刀两断,建立自己的共和国。他强调真正的权力必须而且只有来源于人民。托马斯·潘恩《常识》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制,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天赋人权学说。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中的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的内容,主要考查背景中的一项。

19.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B

解析:首先排除A项,日心说是西方教会的主张。然后再排除C、D两项,量子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出现的理论。根据题意“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可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界的牛顿”。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内容,以及对它们的准确理解

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答案:D

解析: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内容,重点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关系实质。

21.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高考资源网( ),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C

解析: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越南战争,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设计新颖。

22.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代主义作品《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现代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作品《等待戈多》都创作于20世纪。《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之前。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它关注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的文学的主要成就中的不同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23~24题。

23.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4.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表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57.80

37.32

0.76

3.59

0.53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30.71

31.15

0.37

31.86

5.91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 ① B. ② C. ③ D.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图的判读、估算推理能力。

【关联考点】:地理信息技术

【解题思路】:快捷高效获取地理信息的手段的选取,要把握好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与特点:遥感---信息采集;GPS---定位导航;GIS---分析、管理;DE---管理。判读表格,分析各类用地在四项中的比重关系,对比安徽省各类土地比重,明确:平原宜耕,山地丘陵宜林宜草,估算、推理。

【答案】:23.A 24.B

【区分度】: 中

图5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25~26题。

高考资源网( ),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5.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6.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CBD布局及其特点

【解题思路】:中心商务区---高度发达的商业服务中心,往往布局于寸土寸金的、交通边界的城市中心,因此,用地类型以商业用地占主导,由此导致的中的特点出现;如: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昼夜车流方向相反、建筑物高大密集等。

【答案】:25.C 26.B

【区分度】:低

图6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27~28题。

高考资源网( ),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7.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8.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规律原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思考能力。

【关联考点】: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坐标曲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坡度大小与获取太阳辐射量的关系,可用如上见图表示,由此可见,坡度愈大,入射角(太阳高度角愈大),获取的太阳辐射就越多;图6中四个月份的曲线中,最大数值排序依次为:1月、10月、4月、1月。

【答案】:27.D 28.A

【区分度】:低

图7为某地区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

高考资源网( ),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9.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30.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c>d.>b B.d>c>b C.c>b>d D.b>c>d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空间定位、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关联考点】: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水文特点的比较、洋流分布、气候分布。

【解题思路】:(29)读图,分析a地与其他地区的位置关系、沿岸洋流分布,尤其是纬度位置。纬度高、气温低,是其封冻期长的根本。B、c、d三地维度大致相当,要分析封冻期的长短还需考虑气候、洋流等因素;c点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d处于温带季风控制区、b地处大陆西侧的中高纬度海岸,受暖流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29.C 30.A

【区分度】:中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图8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完成31~32题。

高考资源网( ),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3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3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命题意图】: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是该题的命题意图所在,坐标图的判读是其考察依托。

【关联考点】:大气环流、洋流的成因、影响、环节

【解题思路】:读懂题干和已知图,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分布的时空差异,大洋环流(洋流)的成因则主要由盛行风导致;图中:不同纬度地区输送的参与因素和输送总量各异。①曲线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半球间的输送,应为洋流作用;②则明显代表总量曲线;③线中在北纬30—60之间的输送量最大,这不难联系盛行西风的影响。

【答案】:31.D 32.B

【区分度】:中

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高考资源网( ),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1)湖泊面积萎缩、湖岸向内收缩、新岸低、旧岸高。盆地地形。

(2)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入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向湖心移动----三角洲向湖心前进。

(3)仍然要以整体性的思想贯穿思考的始末,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利用。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区分度】:低

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高考资源网( ),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2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 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区分度】:中

35.(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答案:

(1) 不同:目的,中国清政府,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学习。

成员,中国清政府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海关、礼部等一般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官员。

态度:中国清政府统治集团重视不够,对近代化采取的是被动应对。

日本统治集团高度重视,对近代化采取了主动接受,全面学习。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知识和产生不同结果的比较,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1)中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分析两国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度。(2)问要主要从向西方学习的范围、领导者、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比较。考查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36、(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答案:

(1)南宋:市舶司 清朝:十三行。

作用: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

直接后果: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

影响: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对外贸易情况以及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历史知识的纵向比较能力。(1)问中南宋和清朝前期的外贸机构可从材料中找出,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朝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也不难答出。(2)问考查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以及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只要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较熟,也不难答出。(3)问较难一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等内容。

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8分)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37.(28分)

【考点】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又好又快的发展,意识的能动作用,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解析】本题具有两个大的特色:一是具有时代特色,紧跟当今重大的时政问题(经济危机);二是具有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安徽地方特色。按经济、哲学、文化三个模块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1)注意一下几个问题:首先注意考查的模块范围,问题中明确指示“现实经济意义”明确指向《经济生活》;其次,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如经济结构、文化产业、培育软实力、“厚积薄发”的底气等等,从材料中抓住有效性信息,使要点更具有针对性。(2)问,首先注意模块限定《生活与哲学》,其次理论运用“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启示考生运用唯物论知识回答,回扣到教材知识就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再次,组织答案时,要理论结合材料,同事要紧扣材料。(3)注意模块限定《文化生活》,其次,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措施既要结合材料,更要注重把握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此题在于平时的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 (1)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2)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38、(28分)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两络给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深大探讨。请结合信息一谈谈你的认识。(8分)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请你结合信息二予以说明。(12分)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8分)

38.(28分)

【考点】政府宏观调,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消费方式,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意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探究类型的题目,此类型的题目的特点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 的能力是政治学科考试的考核目标之一。近几年新课改地区如:江苏、山东、广东等已经多次考查这样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模块限定为《经济生活》,请结合信息一谈谈你的认识,属于认识类型的题目,而信息一话行为主体有三个:政府、企业、(百姓)消费者,所以要以行为主体作为线索组织答案(2)模块限定《政治生活》,本题属于阐明理由,要结合教材和信息二组织答案(3)关键搞清楚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包括那几块: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并逐个分析。

【答案】(1)政府利用网络能够更好地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以便对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企业通过网络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消费者通过网络改变了消费方式,使生活消费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意愿、进言献计和评议、监督政府,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更广泛地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促进政府机关改进工作,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进一步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和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3)从联系观点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应当利用网络与社会生活广泛而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发挥网络便捷的功能。从发展观点看,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应当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新形式、新途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