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四川卷)
日期:2014-11-09 13:11

(单词翻译:单击)

第Ⅰ卷

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四川卷)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解析】图中的河流②、④在200米等高线处注入湖泊,湖泊周围是山脉。

【答案】B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解析】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目前,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能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甲处地势相对平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D

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 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 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解析】①地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同。深秋的清晨甲地临近湖泊,更容易出现雾。

【答案】C

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四川卷)

图2

4. 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图中的经度为120°E、100°E、80°E,因此该图是沿36°N的北美大陆的温度变化。①处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②地处在山脉的背风坡,地势低,受海洋影响小。

【答案】D

5. 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解析】越靠近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小,因此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①地因海拔高,气温低,等高线向低纬度(南)突出。相反,③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A

6. 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解析】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西部的沿海地区,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稀少;③地为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的山区;⑤地以东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B

根据表1资料,回答7-9题。

表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34.3

532.5

1865.8

15.8

53.5

1539.1

727.9

15.0

51.9

542.4

404.4

0.4

31.1

361.0

184.6

2.0

7. 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

【解析】四省区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的是江苏;耕地面积最大的是黑龙江;水资源总量最丰富是四川;因此选A。

【答案】A

8.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解析】城镇人口加乡村人口是总人口,因此城镇人口比重小,乡村人口比重就大。其他的不存在这个关系。

【答案】D

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解析】①省西部是横断山区,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②省为黑龙江,纬度高,热量不足,不能种植棉花。③省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二熟。④省是河西走廊,依靠地下水和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

【答案】D

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回答10-11题。

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四川卷)

10.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解析】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说明N地在P地的东侧,因此自传方向为顺时针,所示半球为南半球。70度以内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在20°S。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说明此时N地的地方时为4时,N地的经度为30°E,则太阳直射点在150°E。所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岸,有暖流经过。

【答案】C

11.图辐范围内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 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此季节,N地原野一片片枯黄

【解析】此刻,各地分属两个日期。此日,太阳直射在20°S,但不能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哪一个方向运动,因此不能确定白昼的变化。N地位于30°E、30°S,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正值夏季,草木葱绿。

【答案】B

12.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12.D解析: 题干中“以庖厨为题材”,通过阅读图片信息,可知应是饮食生活状况。故选D。

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 颁布附益之法 B 设置转运使 C 推行募兵制度 D 实施行省制度

13.B解析: 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故选B。

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 市民文学兴盛 ③ 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A解析: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15.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四川卷)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15.C解析:题干中“木兰”一词是关键词。C项效法古人,抗战救国符合题意。

16.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16.C解析:A、B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排除。

17.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D解析: 1943年初,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应排除1955年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1953年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18.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18.A解析:B、C、D三项都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情况,应排除。

19.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19.A解析: “地球中心说”是中世纪神学基础。哥白尼 “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挑战。故选A

20.“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 《人权宣言》的发表 B 《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 《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 《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20.C解析:《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在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1.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 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圈地运动的推进 D 民主制度的确立

21.B解析: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选B。

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需要各国相互合作。回答22—23题。

22.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2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只有B项符合题意。

23. 近年来大量出现图7这样的公益广告。导致这类广告大量出现的原因包括

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四川卷)

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②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传播

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④工业化导致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3.C解析: 本题设计的意图是考查如何面对当今人类生存危机的问题。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4.十八世纪,亚当。斯密发现在一家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这家工厂由10个工人分别承担1-2道工序,每天共生产48000枚扣针,平均每人生产4800枚。如果让工人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一天连20枚扣针也生产不出来。这说明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可以(D)

A.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减少单位劳动时间的商品产量

C.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D.减少商品的个别价值

答案:D

【解析】本题沿用了2008年的计算题类型,但是难度稍低。旨在考察商品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的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材料以某家工厂为例来说明问题,说明分析问题时,要着眼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企业内部分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说明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即降低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

25.在新农村建设中,某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农田水利设施和部分建筑物入股,于一花卉经营上合作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和村集体都成为公司股东,村民同时成为公司的雇员。这种做法(D)

①发展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②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

③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④发展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三十年改革开放为时事热点为背景,立足于考查党的农村经济改革新政;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等新知识,考查学生包括对新农村建设、公司制度、农村集体经济、企业经营多方面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较难题。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农民仍然享有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但不是完全的所有权。所以经营权的自由流转并未从实质上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之所以允许其自由流转,目的在于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水平。所以③④当选。答案①与题意无关。

26.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答案:A

【解析】本题以08至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下为大背景,以近年来人民币升值这一话题为小背景,考查学生对汇率的转换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连续计算能力和分清问题逐个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解答计算题,切忌主管猜测和心算,最好是分步骤逐步运算。根据“小张按1美元兑换兑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可以推算他拥有1000*8=8000人民币。而根据“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又不难得出现在1000美元可换人民币为1000*8*(1-20%)=6400元人民币。因此,同两年前相比,小张损失了8000-6400=1600元人民币。故选A。

27.工人秦某中一位区政协委员,他花费大量时间走访调查,写出了《关注个体经济,建议停止工商非法收费》的调研报告,并将报告递交给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8月,以这份报告为基础形成的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采纳:从当年9月1日起,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留市场管理费。个体户每年每户节支650元。他说,“别说我是个政协委员,这个事儿,是个有责任的公民都可以干”上述事例说明

①公民行使政治权利一定要通过人大代表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③政协委员在我国参政议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是推动民主发展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较易题。通过排除法,①项本身就是错误的提法。故选C。从学科角度看,该题以09年前的“两会”为背景依托,考查学生对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公民权利等多方面知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题干看,材料以某政协委员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向认得提建议被采纳;一政协委员身份写调研报告;作为普通公民的一员,他也有履行义务的职责。从而通过各种行为体现了其政协委员的多重政治身份:委员、公民。这分别体现了②③④的道理。

28.2008年5月,居民徐某欲购摩托车,因在政府网站末查到养路纲征收标准和办理程序等相关资料,便以快递方式去函所在区交通局申请告知与购车相关的政府信息,并注明自己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该局签收后在法定期限内无回复。为此,徐某向该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裁定该局“行政不作为”并诉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法定责任。区法院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终判定被告行为违法,原告胜诉。上述事例说明

①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②司法机关公正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③立机关严格立法程序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条件

④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同27题,运用排除法即可迅速排除③,得到正确答案B项,因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条件是依法行政。从知识上课,以建设社会政治文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提干看,有若干个行为主体的各种行为。政府行政而不作为,体现①,公民依法维权体现②,法院依法审判体现④。

29.进入新世纪以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期、印度、中国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新发动机。统计显示,四国目前所占全球经济份额上升至21.4%.有组织预计,2009年四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能达到70%,2040年四国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七国集团。上述事实表明(D)

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南北发展不平衡仍是全球最突出的问题

C.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D.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逐步向多级化演进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南北发展问题等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四川卷)

“金砖四国”的崛起,体现了国际形势多极化的发展方向。A中的“根本性”说法是错误的。B、C两项则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故选D项。

30.古代中国政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和总要组成分,对今天仍然有着深刻启示,观察右侧漫画《民意》,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下列选项与漫画的寓意相吻合的是(C)

①“众面部可欺者,民也”

②“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③“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④“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消除)。下塞上聋,邦其倾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依托,以当前的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漫画主要揭示了执政者应充分了解民意,尊重民意,集中民智。①④揭示了尊重和了解民意的必要性。②③则要求官员应当廉洁奉公,国家机构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以保证政令畅通,与漫画揭示的主题不符。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回答31—32题。

31.上述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实践的特征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属于中等难度题。

从选项本身来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所以③错误。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所以④错误。外科手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特点则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人们为了减轻病人疼痛而研制止痛剂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的道理。故选A。

32.今天,麻醉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学统计,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败。这表明]

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相关知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去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从题干来看,题意表达的中心是指麻醉剂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身上失效,源于病人自身体质的特殊性,也即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A项认为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是错误的说法,D项“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恰好颠倒了二者的关系。C项不合题意,表述也是错误的,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008年11月,成都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1月起,返乡农民工等三类人员可一次性申请领取价值500元的就业培训卷,持卷人员可自主选择各类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政府为此拿出7500万元,惠及群众1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高达60%以上。据此回答33—35题。

33.政府发放就业培训券可以 (D)

①保障劳动者均等就业的权利

②增加教育费用支出、刺激需求

③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其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受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政府关注就业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就业和宏观调控相关知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从设问看,指向的行为主体是政府,中的“均等”说法是错误的,与题干情景并无直接关系。政府发放就业培训券对劳动者进行各类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增加其就业机会,同时因为培训所需费用可以刺激相关培训机构的发展,起到带动市场需求,刺激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

34.成都市政府此举表明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原则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国家的基本职能

D.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府的基本活动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背景同上,考查学生从政治生活角度把握国家职能和国家活动原则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阅读材料并比较分析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首先抓牢题干的设问指向,体现的是政府关注社会的就业培训问题,因此与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故A不选。B项并非国家的基本活动原则之一。在C、D选项中,显然C项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更切合题意,体现的是对人民负责原则,而不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35.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②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背景同上题,考查的是哲学常识中的内外因联系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农民工就业率高达60%,很大归因于政府出资培训,这是其高就业率的外因。而政府是根据经济发展形式出资培训农民工的,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故选①③,而②④无关。

第Ⅱ卷

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6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分)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12分)

【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然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箭头向左。该区域的旅游名山是鄱阳湖附近的庐山。降水有类型有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等,这次的属于对流雨。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

【答案】(共36分)答案要点:

(1)(2分)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2分)。

(2)(6分)庐山(2分) 对流(2分) 多发生在夏秋午后(2分)

(3)(4分)流水(2分) 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 (2分)

(4)(12分)

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分)。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分)。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分)。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 (2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分)。

(5)(12分)

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2分);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2分)。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

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2分);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2分);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2分)。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37.(32分)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四川卷)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材料二

(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邱肆贸易者,罢(取缔)之。(《唐会要》卷86)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材料三

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4分)结合图10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6分)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6分)

(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3分)

37.(共32分)答案要点:

解析:本题主要从富民与强国的角度设计问题,涉及到古今中外,时间、空间跨度大。(1)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归纳答案,不能照搬教材。(2)从材料三中,概括归纳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漫画分析,回答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此问是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以考查能力为主。(3)依据材料并结合基础知识来回答。(4)开放式回答,但要有自己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1)思想:富民思想(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均可相应给分)。

问题:官吏经商(2分);措施:颁布命令禁止官吏经商(2分)。

联系:材料二是材料一治国思想的具体实施(2分)。

(2)目标:学习西方,实现社会转型(2分)。困难:经费不足(2分)。

措施:增收捐税(2分)。 看法:清政府压榨人民(2分)。

影响:加速清朝灭亡(2分,或加速新政失败)。

(3)历史根源: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3分)。历史作用:缓和社会矛盾(2分)。

主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难题:人民过于依赖福利制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分)。

(4) 主张(1分);用史实论证(2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住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城水质量属于劣5类。

材料二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该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该市市委上述做法的依据。(12分)

(3)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10分)

【解析】该题以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背景。着重考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工业化、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党的建设、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多方面知识点,是一道跨学科、多层次角度灵活,能充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较难题。

第(1)问据材料一不难看出改市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2)问则应在政治常识的指定范围内,抓住市委这一行为主体,运用党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第(3)问则应在哲学常识这一指定范围内,抓住设问的角度“如何”关键字眼,从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上去分析怎么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

(1)①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重工业比重偏大,高能耗、高污染,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4分)。②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分);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1分)。

(2)①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该市委的上述做法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表现(2分)。②这是同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该市市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提出发展的思路和战略等做法,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体现(2分)。③这是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需要。该市市委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执政为民,问计于民等做法是中国共产党转变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4分)。④这是全面改进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需要。该市市委通过供水危机事件深刻反思、深入调研、加强理论学习、问政于民、果断采取措施等做法,正是全面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具体体现(4分)。

(3)①该市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分)。②该市市委正确认识资源、环境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五个一体化”和“五个互动”等,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做到了正确认识规律,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利用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5分)。③该市市委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转变发展思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做出决策等做法,做到了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自觉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3分)。

39.(60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2009年高考文综试卷真题附解析(四川卷)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1910年

8.4

26.2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3分)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所呈现趋势的原因。(3分)

解析:本题共60分,历史部分为前3个小题,合计20分。(1)结合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后面的两问,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2)依据材料来概括康藏公路的积极作用即可。(3)本题是表格数据型材料解析题,注意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变化,从中找出规律。结合所知识来回答原因。

参考答案:(1)(8分)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

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

(2)(6分)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2分);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2分);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2分)。

(3)(6分)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3分)。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3分)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

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8分)

【解析】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对外联系、资源开发、旅游和贸易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昆曼公路穿越了我国的云贵高原和中南半岛,云贵高原卡斯特地貌发育,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公路的建设有可能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

【答案】(4)(4分)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2分);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 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分)。

(5)(8分)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2分);北部冬暧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2分);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2分);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2分)。

(6)(8分)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2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2分)。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列举正确一例给2分,正确两例给4分)。

材料六

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密切联系。据测算,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钢材500~1500吨、水泥4000~12000吨,平均消耗沥青1900吨。新增100亿元投资科带动400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建设周期内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可创造就业岗位3900个。2009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6000亿元,消耗钢材3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达1.5个百分点

材料七

交通运输时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链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

(7)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经济意义。(10分)

(8)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10分)

【解析】本题以四川本省如何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背景,体现了自主命题的导向性。主要考察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就业问题、联系观等多方面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具体因情景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应紧紧围绕交通这一主题去分析交通枢纽的经济意义,而不能无的放矢。

第二问则要求运用联系的观点,结合材料内容去分析打造交通枢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

答案:(7)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市场(4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工业中支柱产业的发展,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3分);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3分)。

(8)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2分)。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发挥交通建设的带动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事物的联系(2分)。②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2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分)。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将会创造新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四川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2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