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物理真题试卷附答案
日期:2014-11-09 14:19

(单词翻译:单击)

一、选择题(必答题共7个小题,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7--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漏选得2分,多选、错选得0分,共15分.)

1.(2分)在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B.

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C.

看起来水没那么深

D.

不锈钢汤匙中形成的像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解答: 解: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成像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故A不合题意;

B、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人身上,被人挡住,人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的暗区就是影子,因此影子的形成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故B符合题意;

C、看起来水没那么深,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汤匙中形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要会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光的反射:镜子、倒影、潜望镜;光的折射:看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光的直线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2分)下了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5℃

B.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约为30cm

C.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速度可达40km/h

D. 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g

考点: 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5℃.此选项符合实际;

B、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在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比此长度要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速度应该在100km/h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一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2分)下列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 沿坡路匀速向上行驶的汽车

B. 制动的火车越来越慢

C. 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

D. 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①重力势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所处位置的高度有关,判断重力势能是否改变,看它的质量和高度是否变化就可以了;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运动的速度快慢有关,判断动能的大小看它的质量和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及可以了.

②判断是哪种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能量的标准是:减小的转化为增多的.

解答: 解:A、沿坡路匀速向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变、质量不变,所以动能也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故A错误;

B、制动的火车越来越慢,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动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速度变大,高度变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

D、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可从高度和速度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能量的转化.

 

4.(2分)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 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C. 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 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考点: 机械效率;功率的概念。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分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解答: 解:

A、说法错误,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做功不一定多;

B、说法错误,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

C、说法错误,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功率、机械效率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D、说法正确.因为功率就是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功率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共同决定.

 

5.(2分)如图,闭合开关后,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的是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变暗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变亮

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变暗

D.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变亮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动态预测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判断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根据电功率公式,判断灯泡功率如何变化,灯泡亮度如何变化.

解答: 解:(1)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滑动变变阻器分压变下,电压表示数变小;

(2)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3)电路电流I变小,灯泡实际功率PL=I2RL变大,灯泡变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熟练应用串联电路规律、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2分)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N极指向正确的是(  )

A. a、b、c B. a、b、d C. a、c、d D. b、c、d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

分析: 首先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判定电流方向,由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根据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

最后根据在磁场中任一点的小磁针北极指向和该点的磁感线一致判定小磁针指向正确性.

解答: 解: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在图上标出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根据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磁极.

根据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和该点的磁感线方向一致,所以a点磁针北极指向左端;b点磁针北极指向左端;c点磁针北极指向左端;d点磁针北极指向右端.综上分析,小磁针N极指向正确的是abc.

故选A.

点评: 右手螺旋定则为考试中的重点及难点,应能做到熟练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及磁极的关系.小磁针北极的指向、螺线管的磁极、电流的方向,知道其中的一者,其他的两者都能进行判断.

 

7.(2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  )

A.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B. 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C. 阜新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 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

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蒸发及其现象。

专题: 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1)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防冻剂、取暖剂、保温剂.

解答: 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故A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故B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由此使得海边昼夜温差小,而阜新地区昼夜温差大,故C符合题意;

D、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由于水蒸发从周围吸热,会使人感觉凉爽,与水比热容大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蒸发现象、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了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问题.

 

8.(2分)将标有“6V 3W”和“6V 2W”的甲、乙两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接通电路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只小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甲灯比乙灯亮

B. 两只小灯泡都能正常发光

C. 通过乙灯的电流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D. 两只小灯泡的总功率小于2W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实际功率。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已知两灯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公式R=可求灯泡的电阻,因为串联电流相等,所以根据公式P=I2R可计算灯泡的实际功率,利用公式P=可计算总功率.

解答: 解:甲灯的电阻R1===12Ω,乙灯的电阻R2===18Ω,甲灯的实际功率P甲=I2R1,乙灯的实际功率P乙=I2R2,因为R1<R2,所以P甲<P乙,所以乙灯亮,

两灯串联后电流相同,但两端的电压都小于额定电压,所以都不能正常工作,故ABC错误,

两灯消耗的总功率P总===1.2W<2W,故D正确.

故选D.

评: 本题考查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两只灯泡串联后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各自的实际功率都小于额定功率,判断灯泡亮度的依据是灯泡的实际功率.

 

9.(2分)密度知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品包装选择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

B. 勘探队员通过采集样品的密度等信息确定矿藏种类及经济价值

C. 用密度较小的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D. 测量牛奶、酒精等物质的密度是检验其产品好坏的重要参数

考点: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①泡沫塑料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质量比较小.

②矿石种类不同,纯度不同,密度有所差异.

③电源插座的外壳是由塑料制成的,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

④牛奶、酒精等物质品质不同,密度也不同.

解答: 解:

A、产品包装选择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既能减轻重量,又能减震安全.此选项正确;

B、勘探队员采集样品密度可以判断矿石的种类或纯度.此选项正确;

C、电源插座的外壳利用塑料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使用安全.此选项错误;

D、牛奶、酒精密度的差别显示其品质的差别.此选项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物理规律在现实中的应用.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0.(2分)听到铃声我们自信地走进考场,说明声可以传递 信息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可以传递 能量 .

考点: 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 解:

听到铃声我们自信地走进考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声能传递能量、传递信息.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11.(3分)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经常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 虚 (填“实”或“虚”)像.

考点: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变浅了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 解:(1)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2)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的虚像,出现在水面上的.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虚.

点评: 反射与折射都能形成虚像,主要区别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关于反射面对称,物像分布在反射面的两侧;折射形成的虚像,像和物在界面的同一侧.

 

12.(3分)很多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会变干,这是 汽化 现象;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 凝华 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 凝固 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1)冷藏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会变干,是因为食品中的水分会发生汽化(蒸发)现象,形成水蒸气;

(2)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3)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是由于手上的水分凝固为冰,与冰块粘在一起;

故答案为:(1)汽化;(2)凝华;(3)凝固.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3.(4分)小丽家电视机状态功率为8W,若每天待机20h,一个月按30天计算,则她家每月因电视机待机浪费的电能为 4.8 KW•h= 17.28×106 J;若电费按0.5元/KW•h计算,则由于电视机待机所应支付的电费应为 2.4 元;为了节约能源,说出你的节电办法 关机时断开电视机的电源开关. .(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 电功的计算。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已知电视机的功率,利用P=公式变形可求得其电视机待机浪费的电能.1kw.h=3.6×106J;

(2)根据电费按0.5元/KW•h计算,即可求出由于电视机待机所应支付的电费;

(3)只要切断电视机电源就可使电视机不再待机.

解答: 解:(1)用电器的电功率P=8W=8×10﹣3kw,

W=Pt=8×10﹣3kw×20h×30=4.8kW•h

4.8kW•h×3.6×106J=17.28×106J;

(2)由于电视机待机所应支付的电费为4.8kW•h×0.5元/kW•h=2.4元.

(3)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时,也在消耗电能,为显著降低电视机这种不正常的电能消耗,关机时要断开电视机的电源开关;

故答案为:4.8;17.28×106;2.4;关机时断开电视机的电源开关.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消耗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增强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属于常见的中考题型.

 

14.(4分)端午节我国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粽子熟了满屋飘香,这是 扩散 现象;漂浮在水面上的龙舟受到 重 力和 浮 力;用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考点: 扩散现象;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运动和力;浮沉的应用。

分析: (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 解:粽子熟了满屋飘香,这是扩散现象;漂浮在水面上的龙舟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用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扩散;重;浮;相互.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5.(2分)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今年的电信日阜新市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通信公司均为客户推出了3G网络可以为移动电话的用户提供多项服务,这些服务是通过 电磁波 (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 m/s.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信息的传递。

分析: 手机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解答: 解:手机都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故答案为:电磁波;3×108.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波传递信号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三、作图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6.(3分)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开关,节能灯正确接入家庭电路中.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开关控制灯泡时和灯泡是串联的.火线过开关入灯座,零线直接入灯座.

解答: 解:火线首先进入开关,然后接到到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到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更换灯泡时更安全.接法如图.

点评: 掌握电灯、开关、两孔插座、三孔插座、保险丝的接法.

 

17.(3分)请画出图中正在空中向上运动的重为5N的篮球所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考点: 重力示意图。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其方向永远竖直向下,因此在画篮球所受重力时,也一定要把握这一点.

解答: 解:篮球在空中飞行它的重力大小依然是5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篮球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点评: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也最特殊的力,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永远不会受到它的运动状态的影响.

 

三、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15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

18.(7分)如图是一条电热毯电路的示意图,R0是发热电阻丝,R是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阻,S是控温开关.电热毯铭牌上标有“220 40W”字样,问:(不考虑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

(1)要使电热毯处于低温挡,开关S应处于什么状态?(不用阐明理由)

(2)发热电阻丝R0的阻值是多大?

(2)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A,则在20min内R0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4)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酒精才能和(3)中R0产生的热量相等?(不计热损失,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

考点: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热平衡方程的应用;欧姆定律的应用;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根据上图S闭合时,电路中只有R0工作;S断开时,R与R0串联在电路中,R要分去一部分电压,由P=判断电热毯处于什么状态;

(2)已知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电功率公式P=UI=就会算出电热毯的电阻;

(3)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R与R0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0的阻值、通过的电流、通电时间,电阻R0产生的热量根据Q=I2Rt可求.

(4)求出了在20min内R0产生的热量Q,而Q放=Q,根据Q放=mq求酒精的质量.

解答: 解:

(1)根据图示,当S闭合时,只有R0在电路中,电热毯处于高温档;当S断开时,R与R0串联在电路中,由P=可知电热毯处于低温状态,

答:要使电热毯处于低温档,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P=UI=

∴R0===1210Ω;

答:发热电阻丝R0的阻值是1210Ω.

(3)当电热毯处于低温挡时,R与R0串联在电路中,

电阻丝10s内产生的热量:

Q=I2R0t=(0.1A)2×1210Ω×20×60s=14520J,

答:20min内电阻丝R0产生的热量是14520J;

(4)由题知,Q放=Q=14520J,

而Q放=mq,

需要酒精:

m===4.84×10﹣4kg.

答:需要完全燃烧4.84×10﹣4kg的酒精.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功率公式、焦耳定律、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涉及到电路的动态分析,知识点较多,有点难度,属于难题.

 

19.(8分)我市某座桥全长约300m.一辆质量为1.8×103kg、车轮着地总面积为0.06m2的小汽车,从桥头匀速行驶至桥尾,所用时间为20s,所受阻力是2.0×103N.(不考虑车长,g取10N/Kg)

(1)小汽车从桥头匀速行驶至桥尾速度是多大?

(2)小汽车从桥头匀速行驶至桥尾牵引力所做的功是多大?

(3)当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多少Pa?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速度的计算;功的计算。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压强、液体的压强;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知道桥长、车从桥头匀速行驶至桥尾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汽车从桥头匀速行驶至桥尾速度;

(2)因为小汽车匀速行驶,所以小汽车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特点可知牵引力的大小,再利用W=Fs求牵引力所做的功;

(3)当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汽车重力,知道车轮着地总面积(受力面积),根据压强公式p=可求出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 解:

(1)小汽车从桥头匀速行驶至桥尾速度:

v===15m/s;

(2)∵小汽车匀速行驶,

∴小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F=f=2.0×103N,

牵引力所做的功:

W=Fs=2.0×103N×300m=6×105J;

(3)∵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F=G=mg=1.8×103kg×10N/kg=1.8×104N;

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p===3×105Pa.

答:(1)小汽车从桥头匀速行驶至桥尾速度是15m/s;

(2)小汽车从桥头匀速行驶至桥尾牵引力所做的功是6×105J;

(3)当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3×105P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功、压强、牵引力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五、实验探究题(必答题共4个小题,共26分)

20.(5分)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零刻度线位置.

(3)请指出如图1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 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 .

(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应记为 36 ℃.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 实验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①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使用温度计之前要观察并明确温度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③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 解: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位置.

故答案为:量程;分度值;

(3)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的底部,这样测量结果会出现较大偏差.

故答案为:玻璃泡接触容器底部;

(4)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36℃.

故答案为:36.

点评: 温度计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经常要用的测量工具,应该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1.(8分)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如图1).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第四小组在实验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 2.2 V.

(3)第五小组在实验中,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如图3所示的U﹣I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5 W.同组的同学根据图象信息又有了新的发现:随着小灯泡电压的增大,灯丝电阻也随之 增大 ,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4)第三小组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 小灯泡断路 .(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由图甲知,电流表连线不完整,把电流表与小灯泡串连接入电路即可;

(2)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根据图2所示电压表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与分度值,由电压表指针位置读出电压表示数;

(3)由I﹣U图象找出灯泡额定电压所对应的电流,然后用公式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4)灯泡不亮,可能是灯泡断路或灯泡断路或灯泡之外的电路断路;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电流表断路或电流表之外的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不存在断路.

解答: 解:(1)已知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10Ω,所以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0.25A.因此电流表0.6A接线柱与灯泡左接线柱相连,

故答案为:电路图如图所示:(从电压表负接线柱到电流表0.6A档也可)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由图2知,电压表量程是0~3V,最小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示数是2.2V,

故答案为:断开;2.2.

(3)由图3所示I﹣U图象可知,灯泡额定电压U=2.5V,所对应的电流I=0.2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A=0.5W;

灯丝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泡变亮,灯丝的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灯丝的电阻跟灯泡两端的电压没有直接的关系.

故答案为:0.5;增大;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该实验的原理是:R=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小灯泡断路.

故答案为:小灯泡断路.

点评: 在实物图中找出错误之处,要从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逐条分析,防止遗漏错误之处.

本题还考查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分析故障原因,计算功率,电阻,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给解题带来难度.

 

22.(8分)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老师为每小组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同组同学经过激烈讨论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表格中的示例是已完成的一个实验,请你再写出两个不同的实验.根据示例的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实验

选用的器材

操作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例

去皮熟鸡蛋两个、细棉线、粗毛线、相同的钩码四个

在细棉线和粗毛线的两端各挂一个钩码,将两条线各压在一个鸡蛋上

用细棉线压鸡蛋时,切入的更深一些

实验一




实验二




根据实验现象,组内交流,共同得出的实验结论应为: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

考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实验题;开放题;设计与制作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探究压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

(2)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答: 解:(1)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用受力面的形变大小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实验 选用的器材 操作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例 去皮熟鸡蛋两个、细棉线、粗毛线、相同的钩码四个 在细棉线和粗毛线的两端各挂一个钩码,将两条线各压在一个鸡蛋上 用细棉线压鸡蛋时,切入的更深一些

实验一 削好的铅笔 铅笔的两端顶在两个手指上 笔尖端手指凹陷的深,笔尾端手指凹陷浅

实验二 砝码、海绵、四脚小桌 砝码放在四脚小桌上,小桌正放在海绵上,然后小桌倒放在海绵上 小桌正放时海绵凹陷程度小,小桌倒放时海绵凹陷程度大

实验三 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海绵 把装满矿泉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然后把装满矿泉水的瓶子倒放在海绵上 装满矿泉水的瓶子正放时海绵凹陷程度小,装满矿泉水的瓶子倒放海绵凹陷程度大

(2)实验都能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见上表(选择其中的两个实验即可);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点评: 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六、选做题:第23、24、25小题为三选一的选做题,即只能选做其中一个题目。多答时只按作答的首题评分。切记

23.(5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首先调节 烛焰 、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亮度.

(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缩小 的实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若在照毕业像时,要使照片上同学们的像再大一些,摄像师应将照相机的镜头向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的方向调节.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要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在实验前应调节光屏、凸透镜、蜡烛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要解决此题,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原理是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1)实验前,首先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烛焰的像才可以成在光屏的中央.

故答案为:烛焰.

(2)当物距为20cm时,成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所以2f=20cm,则f=10cm.

故答案为:10.

(3)当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cm刻度线处,即u>2f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在照毕业像时,要使照片上同学们的像再大一些,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可知,摄像师应将照相机的镜头向靠近同学们的方向调节.

故答案为:缩小;凸透镜;靠近.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此实验前,首先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高度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24.(5分)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本实验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2)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某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路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你用笔在图中将接错的导线画上“×”,再把正确的接线画上.

(3)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把定值电阻10Ω换成15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目的是保持 电阻两端电压 不变.

(4)利用本实验的器材,你还能进行的实验有 测量电阻 .(写出一个实验即可)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控制变量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分析电流的变化规律.所以需要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

(3)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并且保持不同阻值的电阻两端电压相同.

(4)实验电路中有电流表、电压表,所以能够测量电阻阻值.

解答: 解:

(1)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两个因素有关,因此实验时要应用控制变量法,即: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保持电压不变.

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法.

(2)由实物图知,电压表测量的是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的总电压,实验要求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错误的导线和改正的连接方式如下图:

(3)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把定值电阻10Ω换成15Ω,根据串联电路导体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知,电阻两端电压会增大;在电源电压一定时,要使电阻两端电压不变,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增大,也就是需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增大.所以滑片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右;电阻两端电压.

(4)利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电压,根据公式R=可以测量电阻阻值.

故答案为:测量电阻.

点评: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控制电阻值大小不变,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实验之一.

 

2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若在实验前出现如图1所示的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 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 .

(2)如图2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的钩码 六 个.

(3)如图3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拉力的力臂变小了 .

考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以判断出在杠杆右边B处所挂钩妈的个数,使杠杆重新达到平衡.

(3)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弹簧测力计倾斜,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

解答: 解:(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故答案为:右;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左边=4G×3L=12GL;为了使杠杆保持平衡,右边也应等于12GL.那么,在B处所挂钩妈的个数==6G,即应该挂六个钩码.

故答案为:

(3)如图,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拉力的力臂变小了.

点评: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当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以外的位置上,力臂变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