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云南省昭通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日期:2014-10-30 17:19

(单词翻译:单击)

一、选择题(一下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2012•昭通)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矿石粉碎 B. 湿衣服晾干 C. 石蜡熔化 D. 火药爆炸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新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如果从分子的角度看(针对由分子构成物质而言),在物理变化中原物质分子没有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或微粒.

 

2.(2分)(2012•昭通)2012年,我省农村中小学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陆续启动,许多孩子告别过去一日两餐的饮食习惯,一日吃三餐,营养得到改善.某农村学校的营养早餐食谱如下:面包、鸡蛋、牛奶、火腿肠.其中富含糖类的食品是(  )

A. 面包 B. 鸡蛋 C. 牛奶 D. 火腿肠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A、面包中富含糖类;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C、牛奶中富含蛋白质;

D、火腿肠中富含蛋白质、脂肪.

解答: 解:A、面包中富含糖类,故富含题意;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

C、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

D、火腿肠中富含蛋白质、脂肪,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题本题需要了解营养素在常见食物中的分布,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对合理膳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2分)(2012•昭通)根据我国政府的规定,目前所有室内公共场所都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尼古丁 D. 焦油

考点: 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解答: 解:A、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故B错误;

C、尼古丁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引起中毒的原因不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C错误;

D、焦油是有毒的物质,不与血红蛋白结合,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2分)(2012•昭通)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铝 B. 硅 C. 氧 D. 铁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由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可知:

A、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铝,故A错误;

B、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硅,故B错误;

C、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C正确;

D、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考查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2分)(2012•昭通)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毛肚以防腐 B. 提炼地沟油作为餐饮用油

C. 用化工原料将馒头染色 D. 添加小苏打焙制糕点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A、根据甲醛有毒有害判断.

B、根据地沟油的危害分析.

C、根据化工原料对人体的危害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以及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判断.

解答: 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不能食用,故A错误.

B、地沟油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故不能食用,故B错误.

C、染色馒头中的化工原料,会损失人体的肝肾,甚至能够致癌,故不能食用,故C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无毒,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且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受热膨胀使面松软多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食品安全不容忽视,要了解甲醛、、地沟油、亚硝酸盐、黄曲霉素、三聚氰氨、二氧化硫等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6.(2分)(2012•昭通)2012年,我省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干旱,面对旱情,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B. 清明时节,进入山林祭奠亲人,可以适当焚香烧纸

C. 利用桶和盆收集洗脸水和洗脚水,用于冲厕所

D. 清晨刷牙时采用口杯接水,避免打开水龙头不间断放水

考点: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

B、焚烧纸钱祭奠亲人会引发火灾;

C、收集洗脸水和洗脚水,用于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

D、采用口杯接水,避免打开水龙头不间断放水,可以节约用水.

解答: 解:A、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A做法合理;

B、焚烧纸钱祭奠亲人会引发火灾,故B做法不合理;

C、收集洗脸水和洗脚水,用于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故C做法合理;

D、采用口杯接水,避免打开水龙头不间断放水,可以节约用水,故D做法合理.

故选B

点评: 面对淡水资源的缺乏,如何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7.(2分)(2012•昭通)下面所列出的“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消毒水 C. 海水 D. 雨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消毒水、海水、雨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解答: 解:A、蒸馏水中只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消毒水中含有杀毒消菌的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海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雨水中含有水、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及尘土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8.(2分)(2012•昭通)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解答: 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是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错误;

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有氧气参加,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氧气的化学性质,对氧化反应的理解,难度不大.

 

9.(2分)(2012•昭通)“低碳生活”是指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新型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 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B. 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C. 关闭未使用的家用电器的待机指示灯,提倡节约用电

D. 发展太阳能、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题意:“低碳生活”是指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新型生活方式;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纸张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增加私家车用量,增加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关闭未使用的家用电器的待机指示灯,提倡节约用电,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发展太阳能、风能,减少火力发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B.

点评: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0.(2分)(2012•昭通)用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焚烧含氯塑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B. 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考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分析;

B、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会引起污染;

C、不是所有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铝氧化生成的氧化铝薄膜可以很好的保护内部的铝.

解答: 解:A、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说法正确;

B、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会引起污染,故B说法正确;

C、不是所有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如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C说法错误;

D、铝氧化生成的氧化铝薄膜可以很好的保护内部的铝,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空气、水的污染与防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考查的重点.

 

11.(2分)(2012•昭通)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 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D.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由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结构的不同,则性质不完全相同,但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 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物质,故A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和C60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和C60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C说法正确;

D、由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学生能明确它们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但结构是学生理解和分析的难点.

 

12.(2分)(2012•昭通)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蒸发食盐水

C.

给液体加热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倾倒液体药品时:取下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口紧贴试管口;

B、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能接触试管夹的短柄;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应朝向无人的地方等;

D、量筒的作用是用来量度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来配制溶液.

解答: 解: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A选项错误;

B、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故B选项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手持试管夹接触了试管夹的短柄,且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选项错误;

D、量筒的作用是用来量度液体的体积,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根据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

 

13.(2分)(2012•昭通)对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 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

C. 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份质量的水

D.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 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不能读作“加”,该选项读法错误.

B、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该选项读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该选项读法错误.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读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分)(2012•昭通)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一致的是(  )

A. Na2CO3、碳酸钠、纯碱 B. NaOH、氢氧化钠、小苏打

C. CO、甲烷、沼气 D. Ca(OH)2、氢氧化钙、生石灰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

B、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火碱、烧碱,其化学式为NaOH,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C、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2分)(2012•昭通)下列对相关化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是机体吸入氧气时的载体

B. 钙、铁、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 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A、根据血红蛋白是机体吸入氧气时的载体分析;

B、根据钙、铁、锌在人体中含量分析;

C、根据维生素A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及特性分析.

解答: 解:A、血红蛋白是机体吸入氧气时的载体,故A错误;

B、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铁、锌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故B错误;

C、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C错误;

D、由催化剂的定义及特性可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16.(2分)(2012•昭通)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解答: 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所以: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17.(2分)(2012•昭通)据2012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液化石油气掺入二甲醚(C2H6O)成行业潜规则,二甲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有腐蚀性,严重时会造成爆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甲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

C. 二甲醚是一种有机物

D. 二甲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二甲醚(C2H6O)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由二甲醚(C2H6O)的化学式可知,二甲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甲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甲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2分)(2012•昭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 要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要除去稀盐酸中的少量硫酸,可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

D. 粗盐提纯实验中,采用了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根据粗盐提纯的原理、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方法错误.

B、Na2CO3、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方法错误.

C、Ba(NO3)2溶液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方法错误.

D、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等,粗盐提纯实验中,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故该实验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粗盐的提纯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2分)(2012•昭通)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B. 可以从外观上区别磷矿粉和硫酸钾

C. 在(NH4)2SO4、CO(NH2)2、NH4NO3三种化肥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NH4NO3

D. 磷酸二氢铵(NH4H2PO4)属于复合肥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肥的简易鉴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A、钾肥能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

B、白色晶体是硫酸钾,灰黑色的是过磷矿粉;

C、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计算分析.

D、磷酸二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

解答: 解:A、钾肥能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故A正确;

B、白色晶体是硫酸钾,灰黑色的是过磷矿粉,可以从外观上区别,故B正确;

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知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

D、磷酸二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了解化肥的种类、作用、能够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20.(2分)(2012•昭通)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待反应停止后(不考虑反应中水分挥发,不考虑空气成分参加反应),请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的铁一定没有剩余

B. 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一定偏向放锌的一边

C. 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轻了

D. 放铁的一边产生的氢气一定比放锌的一边产生的氢气多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酸过量和金属过量两个方面分析.如果硫酸是少量的,则产生的氢气量是由硫酸决定,产生相同的氢气,有金属剩余,天平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锌刚好反应完,铁有剩余;如果硫酸过量,则产生的氢气量由金属决定,由于金属的质量相同,产生的氢气量放入铁的多,最后天平指向放锌的一边.

解答: 解:A、若天平平衡,说明硫酸不足,全部参加反应;

设金属的质量为1g

Fe+H2SO4═FeSO4+H2↑

56 2

1g g

Zn+H2SO4═ZnSO4+H2↑

65 2

1g g

根据计算可以知道,等质量的硫酸消耗的锌粉的质量要多,所以铁粉可能有剩余,故A说法错误;

B、若天平失去平衡,说明酸过量,金属全部参加反应;可以看出相同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锌多,故天平会指向加锌的一方,故B说法正确;

C、根据A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生成氢气的质量,故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加,故C说法错误;

D根据A分析可知:若酸不足,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放铁的一边不一定比放锌的一边生成的氢气多,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一道天平问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解答时可以依据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酸过量或金属过量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6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

21.(6分)(2012•昭通)(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镁原子 Mg ;②硝酸根离子 NO3﹣ ;③氮气 N2 ;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O3 .

(2)符号“4CO2”中数字的含义:①“4”表示 4个二氧化碳分子 ;②“2”表示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①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据此进行书写即可.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③根据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④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氧化铝的化学式,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书写.

(2)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解答: 解:(1)①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镁原子可表示为:Mg.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

③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气态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

④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2O3.

(2)①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4”表示4个二氧化碳分子;

②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①Mg;②NO3﹣;③N2;④2O3;(2)①4个二氧化碳分子;②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符号及周围数字的含义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2.(5分)(2012•昭通)如图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中钢属于 金属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加压在小钢瓶中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能灭火,其原理是 二氧化碳既不能够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和 密度比空气大 .

(3)在钢瓶表面涂油漆的作用是 防止钢瓶生锈 .

(4)下列各组材料和试剂能够比较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B (填序号,合理选项有几项选几项).

A、铁丝、钢丝、稀盐酸 B、铁丝、硫酸铜溶液 C、钢丝、硫酸亚铁溶液 D、铁丝、钢丝、硫酸铝溶液.

考点: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1)根据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考虑;(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3)根据生锈的条件和防止生锈的方法考虑;(4)根据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活动性的比较方法考虑.

解答: 解:(1)钢属于铁的合金,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和合金;

(2)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能够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3)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如果能控制住这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在钢瓶表面涂油漆隔绝了空气,防止了生锈;

(4)比较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必须有铁元素和铜元素,在ACD中没有铜元素,所以错误,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铁比铜活泼.

故答案为:(1)金属材料;(2)二氧化碳既不能够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3)防止钢瓶生锈;(4)B.

点评: 金属活动性验证是解答本题的难点,金属与盐反应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金属要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反应物中盐必须溶于水,金属不能是钾、钙、钠.

 

23.(9分)(2012•昭通)(1)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 酒精 (写名称).

②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轮胎容易爆胎,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升高温度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

③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④小明书写的一个不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氧化汞加热分解HgO═Hg+O2↑,请你检查后说出不正确的理由是 没有配平,没有反应条件 .

(2)下列句子中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③ (填序号).

①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②水受热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铁的密度是7.86g/cm3,熔点是1535℃.

(3)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此时溶液的pH > 7(填“>”、“<”或“=”),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 无 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已反应,若继续滴入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pH将 降低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化学与生活。

分析: (1)①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考虑;②根据分子之间的间隔与温度的关系考虑;③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考虑;④根据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方法考虑;(2)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考虑;(3)根据酸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情况考虑.

解答: 解:(1)①碘酒是将碘溶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所以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②升高温度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使轮胎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所以在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轮胎容易爆胎;

③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④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反应条件是加热,该方程式也没有配平;

(2)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都是物理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原故,所以属于化学性质;

(3)由于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的pH值大于7;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继续滴入稀盐酸,溶液会显酸性,pH值会降低.

故答案为:(1)①酒精;②升高温度分子之间间隔变大;③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④没有配平,没有反应条件;(2)①②④;③;(3)>;无;降低.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固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方程式判断方法: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沉淀符号和上升符号.还需要知道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4.(7分)(2012•昭通)“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让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分类等内容.现有O、H、Cl、Na四种元素,请你参与下列问题的研究.

(1)现有上述四种元素分别组成的一些物质:Na2O、H2、NaOH、HCl.

请按下列要求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填空:(填化学式)

①单质 H2 ;②化合物 HCl ;③氧化物 Na2O ;④碱 NaOH .

(2)上述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 (填序号):

A、 B、 C、 D、

它与上述四种元素中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NaCl (填化学式).

(3)钠元素形成的一种氧化物可发生如下反应:2Na2O2+2H2O═X+4NaOH,则X的化学式为 O2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2)根据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则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1)H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HCl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Na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Na0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

(2)根据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则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符号题意.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X+4NaOH,反应物中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4、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O2.

故答案为:(1)H2;HCl;Na2O;NaOH;(2)C;NaCl;(3)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碱的特征、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5分)(2012•昭通)如图,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2)交点P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这说明t1℃时25gA物质(或C物质)溶解在 100 g水中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3)t1℃时,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不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② (填序号).

①A>B>C ②B>A>C ③B>A=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意义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各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溶解度进行有关的计算,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降温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解答: 解:(1)由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B;

(2)由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在t1℃时相等.由溶解度的意义可知,在t1℃时25gA物质(或C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3)由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40g.由溶解度的意义可知,t1℃时,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当降温到t1℃,A、B仍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在t1℃,由于B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于A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t2℃的溶解度,故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B>A>C.

故答为:(1)B;(2)相等,100g;(3)不饱和;(4)②.

点评: 明确溶解度由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关健,交点表示某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同温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成正比,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26.(6分)(2012•昭通)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请你用实验方法区别它们:

(1)取适量的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其中一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2)另取适量的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结果发现无法区别出两种溶液,原因是 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

(3)下列物质中,也可以区别这两种溶液的是 ②④ (填序号).

①氯化钠溶液 ②二氧化碳 ③酚酞试液 ④碳酸钠溶液.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碱溶液,其化学性质十分相似,都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但由于两溶液中金属离子的不同,其变化及变化时的现象会有不同,如都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一个生成沉淀一个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时,只有氢氧化钙可以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

解答: 解:(1)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的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含有相同的钠离子而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时,出现浑浊的为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碱溶液,都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颜色变化相同,故无法区分;

(3)①氯化钠与两种溶液都不反应;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而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形成碳酸钙沉淀;可以鉴别两种溶液;③两种溶液都是碱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区分;④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的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含有相同的钠离子不反应,故可以区分两种溶液.

故答案为:(1)Ca(OH)2+Na2CO3═CaCO3↓+2NaOH

(2)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②④

点评: 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不同,在反应及反应的现象上也会有所不同,利用这方面的不同点,可以鉴别常见的碱溶液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3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27.(8分)(2012•昭通)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写出标有标号a、b的仪器名称:a: 长颈漏斗 ;b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使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3)实验室中选择A和E制取和收集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收集完毕后,为了防止水倒吸,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根据实验室中选择A和E制取和收集氧气,其中A装置需要加热,故可以选择高锰酸钾来制取,并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然后联系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来解答即可.

解答: 解:(1)图中所给仪器的名称为:a、长颈漏斗;b、集气瓶.

(2)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为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根据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药品的状态为:固体+液体,反应条件为:不需要加热,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3)根据实验室中选择A和E制取和收集氧气,其中A装置需要加热,故可以选择高锰酸钾来制取,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收集完毕后,为了防止水倒吸,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1)a、长颈漏斗;b、集气瓶.

(2)B;CaCO3+2HCl═CaCl2+CO2↑+H2O;

(3)2KMnO4K2MnO4+MnO2+O2↑;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点评: 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记住常见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8.(6分)(2012•昭通)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A、B、C,回答问题(1)~(3).

(1)实验A中,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达到着火点 .

(2)实验B中,能充分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天平仍保持平衡 ,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质量分数,种类不变 .

(3)实验C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 ,如果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原因是 氢氧化钠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如果反应前后天平依然平衡则能够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质量分数,种类不变.

(3)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分析;根据溶液配制过程中,在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所读取数据小于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分析由此所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所需要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铜片上的红磷与空气接触,是可燃物,但不能燃烧,说明是没有达到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达到着火点.

(2)硫酸铜溶液能与铁钉反应,但天平仍然能够保持平行,可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质量分数,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天平仍保持平衡;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质量分数,种类不变.

(3)若其它操作都正确,而只有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仰视时所读取的数据小于所量水的实际体积,即量取水的体积大于实际所需水的量.由于溶剂水的质量偏大,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判断如此操作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它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故答案为:偏小;氢氧化钠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点评: 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平视时所读取的数据与液体的实际体积一致,俯视时所读取的数据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仰视时所读取的数据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

 

29.(4分)(2012•昭通)如图中A、B、C、D为初中常见的四种化合物,其中“﹣”表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已知A、B、C中都有两种相同的元素,其中一种为金属元素,另一种为非金属元素,D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

(1)推断A的化学式为 CaO ,D的化学式为 CO2 ;

(2)反应“B﹣D”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D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则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则B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转化生成碳酸钠,则C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钙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能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则A可能是氧化钙.

解答: 解:D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则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则B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转化生成碳酸钠,则C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钙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能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则A可能是氧化钙,代入框图,符合题意;

(1)A是氧化钙,D是二氧化碳,故填:CaO,CO2;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6分)

30.(6分)(2012•昭通)为了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7.0g过氧化氢溶液于烧杯中,加入0.2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至烧杯中物质质量不再减轻,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16.8g,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4 g;

(2)计算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

(2)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过氧化氢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17g+0.2g﹣16.8g=0.8g=0.4g

(2)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4g

x=0.85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

故答案为:(1)0.4g (2)5%

点评: 本道题目比较简单,是一道最基本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