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日期:2014-10-25 10:55

(单词翻译:单击)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铁矿石冶炼成铁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2.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A.铁 B.锌 C.氟 B.碘

3.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其中显碱性的是


柠檬

糖水

牙膏

牛奶

pH

2~3

7

8~9

6~7

A.柠檬 B.糖水 C.牙膏 D.牛奶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5.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玻璃是一种复合材料

C.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境保护。下列垃圾分类错误的是

7.复合肥能提供几种养分,给农作物以“全面呵护”。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硫酸钾[K2SO4]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

C.尿素[CO(NH2)2] D.硝酸铵[NH4NO3]

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9.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0.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1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

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1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 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

14.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15.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6.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 B.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

17.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D.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18.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C .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1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4

0

14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0.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珐。‘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B.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2是酸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21.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混合物

思路方法

选用物质

A.CO(CO2)

吸收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CaCl2(HCl)

转化、过滤

过量的碳酸钙

C.HCl(BaCl2)

沉淀、过滤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D.FeSO4(CuSO4)

置换、过滤

过量的铁粉

22.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23.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来源:学|科|网]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2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13分)

25.(2分)分类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请按照物质用途、组成两种分类标准,将下列物质:①甲烷 ②铁 ③碳酸氢铵 ④水 ⑤硫酸 ⑥氢氧化钠,按要求的顺序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每种物质只能选填一次,只填写序号)

26.(3分)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填字母序号)有密切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 。

(3)图3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5分)今年,广州“镉大米”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小明同学查阅了镉的相关信息:①镉元素位于第五周期ⅡB族。②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有韧性和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③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镉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对镉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一个镉原子中有48个质子

C.镉原子示意图中X=18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2)归纳镉单质的化学性质 ;

(3)“镉大米”主要出现在河水、土壤遭到镉污染的地区,消除“镉大米”需要从源头治理。目前河水治理的方法是:把适量Na2CO3投入被Cd2+污染的河水中,形成CdCO3沉淀,以降低河水中Cd2+的浓度。

①若某河段主要含有氯化镉,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25℃时,CdCO3的溶解度为2.8×10-6g,则1L河水中含Cd2+的质量为 mg(河水密度为1.0g/cm3,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mg)。国家要求水中Cd2+的含量的标准≦0.005mg/L,用Na2CO3处理的河水 (填“是”或“否”)达标。

28.(3分)下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9.(6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徑。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2)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3)C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 gl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小”或“偏大”)。

30.(10分)小亮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某企业采用的氨碱法制的的纯碱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提出问题】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亮做出如下假设:

(1)只含有Na2CO3 ; (2)含有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


NaHCO3

Na2CO3

加入稀盐酸

现象Ⅰ

产生气泡

加入饱和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现象Ⅱ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1)表中的现象Ⅰ为 ;

(2)现象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小亮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小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该反应的方程式: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 。

证明猜想②成立。

【实验反思】

实验步骤①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纯碱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

(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小亮设计了右图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懂得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① ;

② 。

(2)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w g 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③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⑥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⑦根据B瓶增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31.(3分)目前,市场上畅销以木糖醇为原料的“口香糖”,对修复蛀牙有所帮助。木糖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7.89%,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2.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请回答:

(1)该有机物还含有的一种元素是 ;

(2)木糖醇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 ;

(3)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 。

32.(8分)小明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液。他想测定该溶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该混合液50 g ,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 g、40 g、60 g 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 g ,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测得实验数据见右图。

试分析计算:

(1)【实验1】中,第二组数据 m 为 g。

(2)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