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翻译:单击)
一、选择题(本题共17道小题,每题2分,共34分。1-14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择,15-17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漏选一个选项得1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1.(2分)(2014•牡丹江)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考点:氧气的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氦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2014•牡丹江)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葡萄酿酒C.光合作用D.木炭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分)(2014•牡丹江)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取用金属颗粒 | B. | 倾倒液体 | C. | 稀释浓硫酸 | D. | 二氧化碳验满 |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分析;
C、根据浓硫酸稀释时必须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解答;
解答:解:A、取用金属颗粒时,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金属颗粒放在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故A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到放在桌面上,故B错误;
C、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
D、验满二氧化碳时燃烧的木条不能伸入瓶内,伸在集气瓶口,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2014•牡丹江)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气体中,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A.二氧化碳B.甲烷C.一氧化碳D.臭氧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从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故答案为:C;
点评:记住: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
5.(2分)(2014•牡丹江)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在①溶液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混合物中,水属于()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⑤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解答:解:A、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水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水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水不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2分)(2014•牡丹江)下列生活中的物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 | 玉石饰品 | B. | 橡胶手套 | C. | 不锈钢管 | D. | 大理石华表 |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可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解答,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解答:解:A、玉石饰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B、橡胶属于合成材料,错误;
C、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D、大理石属于无机物,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即可快速作答,同时要注意归纳,如合成材料属于有机材料,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材料等.
7.(2分)(2014•牡丹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老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B.人体缺铁易患贫血
C.多食水果蔬菜可预防坏血病D.患肥胖症的病人禁止摄入油脂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从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去分析解答;
B、从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去分析解答;
C、从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去分析解答;
D、从适量摄入而不能禁止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故A正确;
B、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B正确;
C、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故C正确;
D、油脂是人类重要和备用能源,含有人类所需要的必需的物质,可适量摄入而不能禁止;故D错误;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D.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2分)(2014•牡丹江)氯乙烷(C2H5Cl)是某种镇痛急救药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B.氯乙烷是一种有机物
C.氯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氯乙烷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乙烷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24:5,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乙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一种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乙烷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2=2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5=5,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5.5,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氯乙烷分子中含有碳、氢、氯三种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2分)(2014•牡丹江)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红磷要足量
C.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囊
D.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B、为了使氧气完全反应,红磷要足量;
C、为了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外逸,点燃红磷后应该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红磷熄灭后,应该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解答:解: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该选项做法正确;
B、为了保证顺利完成实验,红磷要足量,该选项做法正确;
C、为了使实验更准确,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该选项做法正确;
D、如果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因为这时温度较高,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该选项做法错误.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2分)(2014•牡丹江)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喝汽水后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废弃电池中含有的物质对土壤具有污染;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根据防锈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喝汽水后打嗝,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错误;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污染突然,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错误;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而导致温度降低,错误;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以及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2分)(2014•牡丹江)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6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物中的另一种物质为N2
B.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4NH3+3O22()+6H2O可知:反应物中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只少4个氮原子,所以另一种生成物是氮气;
本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只少4个氮原子,所以另一种生成物是氮气,故括号内物质的化学式为N2,正确;
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H3中H的化合价为+1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C、本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的类型,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2分)(2014•牡丹江)下列生产生活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原理正确的是()
A.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CO+Fe2O3Fe+CO2
B.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2+3H2O
C.用酒精做燃料:C2H5OH+3O22CO2+3H2O
D.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H2SO4+Mg(OH)2═MgSO4+2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进行分析;
B、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
C、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而不显示+3价,故A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生成+3价铁,故错误;
C、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符号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D、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指的是盐酸,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13.(2分)(2014•牡丹江)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 | 此图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 |
B. | 此图中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 |
C. | 此图中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 | |
D. | 此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进行解答;
D、根据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进行解答.
解答:解:A、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是由于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而不是可燃性,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B正确;
C、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故C正确;
D、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14.(2分)(2014•牡丹江)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的是()
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
B.真金不怕火炼
C.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
D.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判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同一条件下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越剧烈;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解答:解: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由于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真金不怕火炼,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黄铜中含有锌,锌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表的应用,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方法有:可以通过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
15.(2分)(2014•牡丹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氮气(氧气) | 经过灼热的铜网 |
B | 氯化钾(二氧化锰)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生石灰(碳酸钙) | 高温煅烧 |
D |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 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2分)(2014•牡丹江)生活中下列情况所用的处理方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A.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防止发生危险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倒入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空气中混有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
D.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B、根据炒菜时油锅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从而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行解答;
C、根据加油站周围漂浮着可燃性的气体进行解答;
D、根据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进行解答.
解答:解:A、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防止发生危险,故A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从而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倒水,且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B错误;
C、加油站周围漂浮着可燃性的气体,所以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空气中混有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故C正确;
D、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所以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7.(2分)(2014•牡丹江)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入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U型管中液面左升右降D.U型管中液面仍相平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锌、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锌、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
A、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所以反应后右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故A正确;
B、通过分析题中的反应可知,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置换相同质量的氢气,所用的铁和锌的质量不等,所以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B错误;
C、通过分析题中的反应可知,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氢气的体积也相等,U形管两端的气体体积变化相等,所以U型管中液面不变,故C错误;
D、通过分析题中的反应可知,金属均有剩余,所以盐酸全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氢气的体积也相等,U形管两端的气体体积变化相等,所以U型管中液面不变,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和各物质之间的反应,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条件和选项进行逐一的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8.(3分)(2014•牡丹江)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氟原子2F;
(2)熔点最低的金属Hg;
(3)铁离子Fe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微粒的个数就是在相应微粒的前面加上数字;化合价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据此解答
解答:解:(1)2个氟原子就是在氟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F;
(2)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故填:Hg;
(3)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填:Fe3+;
故答案为:(1)2F;(2)Hg;(3)Fe3+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4分)(2014•牡丹江)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化学上描述原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模型.如图是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镁元素和铝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不同;原子序数为11与17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2)同一纵行,各原子结构的相同之处是(氦除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请根据图中规律,画出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不同;原子序数为11的是钠元素与17的是氯元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它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根据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同一纵行,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答:解:(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不同,故镁元素和铝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不同;原子序数为11的是钠元素与17的是氯元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它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根据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同一纵行,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1)质子数不同;离子;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原子得失电子的判断方法.
20.(6分)(2014•牡丹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下列属于爱护水资源的做法有①②③(填序号);
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 ②随手关闭水龙头 ③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2)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常用到洗涤剂,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来洗涤.
(3)为防止食品腐坏,保持食品的营养味道,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小包装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氮气包装,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根据氮气的性质答一条即可);某脱氧保鲜剂的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其原理是铁粉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考点:硬水与软水;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盐的化学性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1)生活中常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从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的角度分析;
(2)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解答;
(3)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的物质应该具有的性质有: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对人体没有副作用;根据铁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1)生活中常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①②属于节约用水,③属于防止水体污染,故都合理;
(2)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可用厨房中的食醋除去;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故填: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铁粉能够与空气中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再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
故答案为:煮沸;①②③;乳化;食醋;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和水蒸气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21.(4分)(2014•牡丹江)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甲物质;
(2)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70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乙物质;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填“>”、“=”或“<”).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答;
(2)根据在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3)根据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解答;
(4)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
(2)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9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是90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的质量是50g,甲、乙两种物质各70g分别加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乙;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故当大量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可知: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t1℃时甲乙的溶解度是:甲<乙,所以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将t1℃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其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
答案:
(1)甲
(2)乙
(3)降温结晶
(4)<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并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22.(2分)(2014•牡丹江)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硝酸钾(KNO3)、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三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硝酸钾(KNO3),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硫酸铵[(NH4)2SO4].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硫酸铵[(NH4)2SO4]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降低肥效.
故填:硝酸钾(KNO3);硫酸铵[(NH4)2SO4].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肥料的分类,并能灵活进行判断.
23.(4分)(2014•牡丹江)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B为两种气体,所含元素种类相同,A有可燃性.物质间满足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表示转化关系,下同)
A⇌B⇌C
①写出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CO2+C2CO;
②物质C可以是碳酸(写一种即可);
(2)D为一种气体单质,E为氧化物,E能与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F并放出大量的热.物质间满足如下转化关系:
D⇌E⇌F
①写出F的俗称熟石灰;
②写出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1)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A、B为两种气体,所含元素种类相同,A有可燃性,A、B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可以是碳酸,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2)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E为氧化物,E能与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F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钙,E是水,F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水和D可以相互转化,D为一种气体单质,所以D是氢气或氧气,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①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A、B为两种气体,所含元素种类相同,A有可燃性,A、B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可以是碳酸,一氧化碳和氧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木炭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会生成碳酸,碳酸分解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所以B转化为A的反应是木炭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②通过推导可知,物质C可以是碳酸;
(2)①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E为氧化物,E能与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F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钙,E是水,F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水和D可以相互转化,D为一种气体单质,所以D是氢气或氧气,氢气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氧化钙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会生成水,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所以F是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
②E转化为D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答案为:(1)①CO2+C2CO,
②碳酸;
(2)①熟石灰,
②2H2O2H2↑+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24.(3分)(2014•牡丹江)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的是塑料的热塑性(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塑料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一条塑料的优点?
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一条即可)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成型后的塑料还可以重新加热融化者属于热塑性塑料;成型后的塑料不能够重新加热融化者属于热固性塑料;塑料产品具有质轻、易加工、耐腐蚀的优良性能,但是塑料制品难以降解,任意丢弃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进行解答.
解答:解: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的是塑料的热塑性;塑料产品具有质轻、易加工、耐腐蚀的优良性能,但是塑料制品难以降解,任意丢弃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对于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是当前环保非常重视的问题.比较好的办法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1)超市、商场等禁止提供免费塑料袋;(2)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等.
故答案为:热塑性;耐腐蚀;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
点评:此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一类题型,解答此题时应从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25.(3分)(2014•牡丹江)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A点处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铜;
(2)请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
(3)C点处溶液的pH>7(填“>”、“=”或“<”).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
解答:解: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1)A点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只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氯化铜还没有反应,所以此处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铜;故填:氯化钠和氯化铜;
(2)AB段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故填:CuCl2+2NaOH═Cu(OH)2↓+2NaCl;
(3)C点处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以此时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故填:>.
点评:本题是图象和化学知识相结合的题型,要求学生有将图象信息转换为化学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化学知识必须十分熟练,才可能快速解题.
26.(3分)(2014•牡丹江)使燃料充分燃烧,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请写出一条使燃料充分燃烧的具体做法?在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哪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什么?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烧;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回答;最理想的燃料,应具有燃烧无污染、燃烧放出热量多、来源广泛可再生使用,符合以上条件的燃料就可以称为最理想的燃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烧;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氢气作为原料:资源丰富,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
答案: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天然气;氢气
点评:关于环保、新能源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中考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四、实验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27.(4分)(2014•牡丹江)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四种仪器,按要求填空.
(1)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烧杯(填仪器名称);
(2)量筒的用途是用来量度液体体积;
(3)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有挥发性;
(4)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以免沾污滴管和腐蚀胶帽.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量筒;
(3)酒精具有挥发性;
(4)在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我们除了用量筒外还要用到滴管.滴管在使用时,滴管保持竖直,用完之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
解答:解:(1)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故填:烧杯;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量筒;故填:液体体积;
(3)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故填:挥发;
(4)滴管在使用时,保持竖直向下,不能伸入试管内部.用完之后,滴管不能水平放在桌面上,以防沾污滴管和腐蚀胶帽.用完的滴管必须涮洗干净放回试管架上.故填:沾污滴管和腐蚀胶帽.
点评: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必须了然于心.
28.(8分)(2014•牡丹江)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若用图2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b(填“a”或“b”)端通入;若用图2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若用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应将干燥的碱式碳酸铜放入A装置进行反应,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证明生成物之一为水.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图2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进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和水,如果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就证明有水生成.
解答: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装置C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C;F;2H2O22H2O+O2↑;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图2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进入;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b;Ca(OH)2+CO2=CaCO3↓+H2O;
(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和水,因此需要加热;如果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就证明有水生成,故答案为:A;试管口有水珠;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变化的现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9.(4分)(2014•牡丹江)小明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后,根据探究活动的提示,在家中自制紫甘蓝汁酸碱指示剂.小明在家中找到了如下用品:废塑料盒、捣蒜用的杵、筷子、纱布、白酒、紫甘蓝,并用这些用品完成了实验.
第一步:制紫甘蓝汁.
①将紫甘蓝在废塑料盒中捣烂,加入白酒浸泡一段时间;
②将①中得到的不溶物与液体分离,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写具体做法),得到了自制的紫甘蓝汁.
第二步:小明欲用制得的紫甘蓝汁测出家中炉具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的酸碱性,先上网查得下列资料,如表所示: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 ||
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
紫甘蓝汁 | 红色 | 黄色 |
第三步:小明取少量厕所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红色,得出厕所清洁剂显酸性;小明又取少量炉具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黄色,得出厨房清洁剂显碱性;
小明认为紫甘蓝汁可以替代实验室中的石蕊溶液做酸碱指示剂.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第一步: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植物的汁液易溶解在酒精中解答;
②根据过滤的原理解答;
第三步: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此种植物的汁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黄解答.
解答:解:
第一步:
①要溶解紫包菜的汁液,可以使用白酒作溶剂;
②或绿可以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将①中得到的不溶物与液体分离,可以用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
第三步: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此种植物的汁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黄,小明取少量厕所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红色,得出厕所清洁剂显酸性,明又取少量炉具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黄色,得出厨房清洁剂显碱性;
答案:
第一步:
①白酒
②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
第三步:酸 黄
点评:本题考查了指示剂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30.(7分)(2014•牡丹江)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将表中内容补充完整.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钠溶液 | 碳酸钾溶液 | 硝酸钡溶液 | |
稀硫酸 | 能反应 | 不能反应 | 能反应 | 能反应 |
判断依据 | 有水生成 | 没有水、气体、沉淀生成 | 有气体和水生成 | 有沉淀生成 |
【提出问题】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是否真的发生了反应?
【实验方案】小丽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请你和她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向试管中加入约2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②向①所得液体中滴加过量稀硫酸 | 红色逐渐变浅至消失 |
【实验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拓展】小丽结合所学知识,认为初中常见的酸碱之间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她判断的依据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只有当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够发生的条件.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利用所给的溶解性表,判断下列物质混合能否生成水、或沉淀、或气体而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方案】根据碱遇酚酞变红,利用酸碱反应使碱减少,颜色变化来分析
【实验拓展】根据酸与碱生成盐和水解答.
解答:解:
稀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气体,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填:有气体和水生成;
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填:能反应;有沉淀生成;
【实验方案】因酚酞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为红色,当向碱性溶液中加稀硫酸时,发生H2SO4+2NaOH═Na2SO4+2H2O反应使碱减少至消失,则红色逐渐变浅至消失,即可利用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发生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实验拓展】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只有当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够发生的条件.
答案:
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钡溶液
稀硫酸能反应不能反应能反应能反应
判断依据有水生成没有水、气体、沉淀生成有气体和水生成有沉淀生成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向试管中加入约2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 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②向①所得液体中滴加过量稀硫酸红色逐渐变浅至消失
【实验拓展】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只有当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够发生的条件
点评:本道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的条件,探究碱的性质时学生应利用学过的碱的性质并结合习题中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五、计算题(共2小题,31题3分,32题8分,共11分)
31.(3分)(2014•牡丹江)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16kg;将其中的50g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50g;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利用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质量分数,利用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解答;
利用题目所给的数据,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解决.
解答:解:100kg16%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溶质氯化钠的质量=100kg×16%=16kg;
设需加水质量为x
50g×16%=(50g+x)×8%
解得x=50g
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z
z=36g
答案:16; 50; 36.
点评:有关溶液的基本计算,以及溶解度的有关计算,把计算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体现化学的学以致用.
32.(8分)(2014•牡丹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碳酸钠样品(只含有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该混合物样品与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见附表.
附表:实验数据
反应前 | 反应后 | |||
实验数据 | 烧杯的质量/g | 稀盐酸的质量/g | 混合物样品的质量/g |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g |
40.6 | 123.4 | 12 | 171.6 |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进而求出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0.6g+123.4g+12g﹣171.6g=4.4g;
(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x=10.6g; y=11.7g;
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答:(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