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教育改革存争议
日期:2013-09-27 15:27

(单词翻译:单击)

德国的产品以高质量著称,高端产品的背后是高级人才的支撑,这离不开德国成功的教育体系这个坚强的后盾。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德国2002年就启动了学制改革。目前,德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新高,许多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德国观察员薛成俊:根据德国联邦统计署公布的数据,去年德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比十年前翻了一翻,从2002的208606人上升到2012年的413300人。德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十年前开始的学制改革。长期以来德国的教育体制和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等不同,基本上是自成一体。比如说在大学学制的设置上,德国只有硕士和博士两种学位,直到十年前才开始与所谓的国际接轨,在大学里设置了本科和学士学位,实际上是一定程度地引入了英美的教学体系。

那么,现在德国人是如何评价学制改革呢?

薛成俊:在德国关于这一教育改革一直存在争议,德国高校改革不是盲目地扩建扩招,而是在原有的规模和基础上加快人才的培养速度,也就是通过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来达到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的目的。赞成者认为德国原有教学体制导致学生留校时间太长,学生培养效率不高,导致德国专业人才紧缺,从而影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根据相关统计,2002年之前德国大学生大概要读完10,6个学期,毕业生的平均年龄高达28.1岁,而到了2012年已经缩短为8.8个学期,毕业生平均年龄降到了26.6岁。反对者则认为,这种快餐式的教育不但不能满足德国对人才的渴求,反而会导致毕业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德国独有的教育体制虽然是周期很长,耗时耗力,但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国制造之所以能成为质量的象征,正是德国式教育的真实体现。因此应该是遵循经过历史验证的德国教学体制,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宁缺毋滥。

您是如何评价德国教育制度呢?

薛成俊:德国特有的教育体制曾经为德国的崛起和繁荣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特别是随着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多和扩大,德国教育要独树一帜已经是不太现实。德国也有句话,有总比没有强。节奏和速度已经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这就好比一家饭店,与其坐在那里干等技艺精湛的特级厨师过来,不如找几个能做饭的师傅先把菜炒起来。当然这么多大学毕业生涌上社会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德国企业有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还有最令一些专家担心的是,这些"速成人才"能否满足德国企业的需求,将直接关系到德国制造,也就是德国产品的高质量能否一如既往地得到保证,因为这才是德国产品誉满天下、畅销世界的基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