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出国留学 > 英国 > 留学生活 > 正文
留英访谈:中国学生中的世博会"大使"
日期:2010-11-16 14:14

(单词翻译:单击)

刚刚结束的2010上海世博会引发了相当程度的关注。而活跃在世博各个场馆的工作人员中也不乏留学生的身影。

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国际新闻硕士专业(MAJI)学生王怡岑就是其中之一。

她的留英经历是否对这份工作有所帮助呢?

经验谈:把握时机提升自己

近年来,传媒类专业在留英中国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同学毕业之后想在英国寻找就业机会,也有人立志回到中国发展。

英国卡迪夫大学传媒专业毕业的杨媛草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毕业几年来,杨媛草这位重庆女孩的传媒公司已经在中英业界拥有了一席之地。

刚刚结束的2010上海世博会吸引了相当程度的关注。而活跃在世博场馆的工作人员中也不乏留学生的身影,无锡女孩王怡岑就是其中之一。 她曾经担任世博会江苏馆的“大使”。那么,她的留英经历是否对这份工作有所帮助?

王怡岑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市场营销硕士毕业之后,目前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攻读国际新闻硕士专业。

对她来说,能够获得这次工作经历非常幸运。恰逢回中国度假,偶然在网上看到报名的消息,她觉得应该珍惜这个百年一遇的机会。

申请过程是首先网上报名,然后参加江苏省无锡分赛区的初赛和复赛,最后被选入南京的总决赛。

她介绍,初赛侧重选手的中文和外语表达能力;而复赛的竞争则更加激烈,包括中英文自我介绍,关于世博的英语话题演讲,才艺展示以及回答评委问题。

筛选过程竞争非常激烈,全省有两千多人报名,最后选出了52位世博“大使”。

留英优势

王怡岑觉得,英国留学的经历是自己最大的优势,因为经常做课堂演讲使得自己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大大提升,而这种能力在三轮比赛中得到充分发挥。

据了解,世博“大使”的形象很重要,因为是代表江苏省在世博会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的素养,因为“大使”必须有足够的中文和外语表达能力来胜任这个工作,具体体现在接待和讲解方面。

她说,大使必须对展馆里每个展项和展品非常了解,才能对游客进行详细的讲解。另外,对于游客提出的额外问题,也必须有能力回答。

江苏省以“园林”闻名天下,在这次上海世博会中,江苏馆以“园林+园区=家园”的主题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向往。

王怡岑介绍,在这次世博会中,江苏馆首次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一些高科技的展项,比如:物联网、新能源。除此之外,世界闻名的苏州园林也在这次的展项中。

特别意义

从6月上岗到8月底结束,两个多月担任自己家乡形象大使的经历让王怡岑觉得特别有意义,因为不但能够和别的游客一起观赏世博,而且能够服务于世博,能够拥有这样的经历是非常幸运。

虽然工作并不轻松,但是这也锻炼了王怡岑的毅力,并发掘出以往没有注意到的潜力。

在众多的展馆中,王怡岑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英国馆。

她说,从世博各个场馆的建筑外观来看,英国馆是最吸引人的,因为展馆的“蒲公英”外形非常奇特,具有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王怡岑回忆,尤其每当夜幕降临,“蒲公英”中透出星星点点的光从,令人感觉非常神奇。

经验谈:把握时机提升自己

杨媛草:发挥才能不一定非要留在国外。

传媒类专业在留英中国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就业去向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英国读传媒毕业几年来,重庆女孩杨媛草的传媒公司已经在中英业界拥有了一席之地,前不久圆满结束的首届《中国达人秀》(China’s Got Talent)就是她的公司引进到中国的。以下是杨媛草访谈的下半部分。

子川:刚刚结束的《中国达人秀》这一节目模式是你的公司引进的,当时怎么想到要把这个节目搬到中国?

杨媛草(以下简称“杨”):其实刚开始我们并不想把这个节目带到中国,因为我们觉得选秀节目在中国已经到了一个极低的低谷,所以当时信心不足。当时,《英国达人》的所有者找到我们是因为我们在中国蛮成功的,与一些中国地方电视台合作做了很多档大型的周播、季播的黄金时段的娱乐节目。

对方找到我们的时候挺棘手的,因为我们觉得选秀节目已经这么低谷了,这个节目是否还有观众。而且当时在国内另外一家省级电视台还有一个类似的选秀节目,所以我们当时觉得困难是很大的。

但后来其实是自己说服了自己—既然我做的业务是关于电视节目模式的,中国电视媒体对模式知识产权的尊重和态度也在不断被倡导,那如果自己都胆怯的话,那你对你自己的业务是没有信心的,所以凭着这样一个态度就觉得我们一定要来试一试。

我们当时就跟地方电视台的合作伙伴谈到这点,对方的决策层很支持这样的想法,觉得应该引进正版,觉得这个节目还是有的做的。同时又想到今年对上海来讲是盛事的一年—因为有世博会的召开—是非常受关注的一年。所以我们如果能有自己的达人秀、第一代中国达人在2010年诞生的话,不仅会是一台电视节目,而是已经升级为一个事件。

所以当时就凭着这样一个想法,很努力地去推进它。同时,为了双保险,觉得争取到商业赞助可能是更好的,所以我们从美国谈到亚洲,从亚洲谈到大中华,最后拿到了一家国际品牌对这个节目的全权支持和赞助。有了媒体高层、世博领导的支持,也有了广告商的赞助,才能够万事俱备。

子川:目前在英国攻读传媒类专业的中国同学挺多的,很多人也想留下来就业,甚至像你这样创业。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我觉得现在机会越来越多,而且是需要各个工种的人才。像我们制作《中国达人秀》,团队中很多非常优秀的剪辑、编导人员都是国外留学归来的。尤其我们公司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要涉及自己的节目制作,所以我们会需要很多这种懂两国文化甚至多国文化,并且了解节目制作和研发的人才。所以机会真的是非常多。我觉得,不一定非要留在国外,因为有能力的人才一旦掌握了知识,在国内的机会和空间会很大,所以大家应该好好利用现在的机遇。

子川:你是说不管在哪里,只要自己把握好时机提升自己,就肯定能有这样的成就?

:对,肯定是这样的。而且媒体既可以大到统筹战略的高度,也可以小到各个工种—可以是剪辑师、做后期的,也可以是做视觉系的。每一个工种都会在这样一个空间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子川:国际学生在英国就业确实比较困难,尤其对传媒类专业的同学们来说,因为在文化上你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是,确实会困难。刚开始我们招聘同事的时候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非常的聪明,也非常的有学识,却对欧美媒体多年积累下的传媒精神以及制作节目、研发节目的习惯以及整个运作模式不是太理解。我觉得,大家应该尽量扩大基础知识,弄懂电视模式是怎么开发利用的,真正去理解它的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国外电视节目模式和中国市场结合起来。

子川:是希望大家多去寻找实习机会吗?

:我觉得这是绝对需要的。我们公司也有很多实习生,这些同学也是从不放弃,并且坚持不懈。我建议大家尽量积累更多的经验。其实不是说,一定要在报社当记者才是做传媒。在媒体这个大环境里面,每件事都是奠定下一步的前提。在我们这里的好多同事其实不是学媒体出身的,有学体育的、学音乐的,在这里的经验都把他们向前推进了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