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日期:2014-07-15 16:38

(单词翻译:单击)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2014•长春)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www.dearedu.com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

解答:解:A、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不能供给呼吸;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2014•长春)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铁丝弯曲 C.蜡烛燃烧 D.冰雪融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丝弯曲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1分)(2014•长春)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氧气 D.水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分)(2014•长春)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www.dearedu.com

向试管内加锌粒

B.

www.dearedu.com

向试管内倒液体


C.

www.dearedu.com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

D.

www.dearedu.com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从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去分析解答;

B、从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去分析解答;

C、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去分析解答;

D、从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www.dearedu.com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B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5.(1分)(2014•长春)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B.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C.化学名称是二氧化硫 D.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硫的化学式进行判断.

C、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个数,有时不用读,有时为了区分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需要读出化学式中的下角标,如SO2、P2O5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SO2从右向左读,读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1分)(2014•长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适当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从蔬菜和水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纤维索,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去分析解答;

B、从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去分析解答;

C、从熟石灰是碱,可以和酸反应,价格便宜,腐蚀性小,去分析解答;

D、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蔬菜和水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纤维索,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故A正确;

B、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B错误;

C、熟石灰是碱,可以和酸反应,价格便宜,腐蚀性小,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正确;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故D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B.

点评:学化学、用化学,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社会,看生活.

7.(1分)(2014•长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B.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

C.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定羊毛、合成纤维

D.稀释浓硫酸时可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鉴别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分析;

B、据PH试纸可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分析;

C、据灼烧羊毛和纤维的气味不同分析;

D、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正确;

C、灼烧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纤维时无此气味,故正确;

D、稀释 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物质的用途、溶液酸碱度的测定、物质的鉴别、浓硫酸的稀释等问题,难度不大,灵活解决即可.

8.(1分)(2014•长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溶液都呈中性

B.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

C.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可燃物都一定燃烧

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B、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

C、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有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D、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化变单化’.

解答:解:A、多数盐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错误;

B、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防止药品挥发,浓度降低,正确;

C、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有温度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D、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化变单化’,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虽然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反应物不符合条件,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明确碳酸钠溶液显中性,保存物质的注意事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置换反应的特点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

9.(1分)(2014•长春)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www.dearedu.com”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从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去分析解答;

B、从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去分析解答;

C、从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去分析解答;

D、从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

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实验时,步骤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可能会引起实验事故.

10.(1分)(2014•长春)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分离木炭粉和CuO: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

C.制备Fe(OH)3: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除去CO2中的HCl和水蒸气:依次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气体的净化(除杂);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B、根据镁条和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所以比较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C、根据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

D、根据氯化氢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二氧化碳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解答:解:A、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的方法分离木炭粉和CuO,故A错误;

B、镁条和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所以比较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可用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制备Fe(OH)3,故C正确;

D、氯化氢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二氧化碳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1.(2分)(2014•长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符号是C;

(2)氢离子符号是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离子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分析.元素符号中只有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碳的元素符号为C;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氢离子表示为:H+;

故答案为:(1)C;(2)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基础性强,要牢固掌握.

12.(3分)(2014•长春)如图中A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2)钠元素属于金属(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www.dearedu.com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铬,属于金属元素.

(3)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故答案为:(1)22.99;(2)金属;(3)失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2014•长春)请回答下列与食品的防潮、防腐有关的问题:

(1)食品包装内充N2以防腐,因为N2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

(2)视频包装内的铁粉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其原理与铁生锈的原理相同,是因为铁粉可与H2O和氧气反应;

(3)CaO能与H2O反应,可用作视频干燥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铁生锈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分析.

解答:解:(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所以能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故答案为:稳定、无毒.

(2)铁粉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其原理是因为铁粉可与水、氧气反应.

故答案为:氧气.

(3)CaO能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CaO+H2O=Ca(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4.(3分)(2014•长春)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湿衣服晾干体现了水分子的不断运动;

(2)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www.dearedu.com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解答;

(2)根据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进行解答;

(3)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双氧水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

(4)根据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1)湿衣服晾干体现了水分子的不断运动;故填:运动;

(2)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双氧水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

(4)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特征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3分)(2014•长春)根据如图中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KNO3;

(2)32℃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NaCl;

(3)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升高温度.

www.dearedu.com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变化较大的是KNO3;32℃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NaCl;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升高温度或减少溶质.

解答:解:(1)KNO3、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变化较大的是KNO3;故答案为:KNO3;

(2)32℃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NaCl,故答案为:NaCl

(3)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升高温度或减少溶质,故答案为:升高温度

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降温,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3分)www.dearedu.com(2014•长春)请回答下列与木炭、氢气、一氧化碳有关的问题:

(1)其中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氢气;

(2)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前都需要检验纯度;

(3)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它们都具有还原性性.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氢气分析;

(2)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否则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3)根据木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分析

解答:解:(1)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氢气;

(2)可燃性气体形成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时,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3)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1)氢气;

(2)检验纯度;

(3)还原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3分)(2014•长春)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生铁片与纯铁片相互刻画时,纯铁片表面可留下划痕,说明生铁片的硬度大;

(2)6.5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理论上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0.2g.

(3)使用下列各组试剂,能验证Fe、Cu、Ag活动性顺序的是C

A.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B.Fe、Cu、AgNO3溶液

C.Fe、Ag、CuSO4溶液.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合金的特点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锌的质量进行计算;

(3)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特点,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设计实验,即取中间的金属与两端金属的可溶性盐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可溶性盐溶液与两端的金属发生反应.

解答:解:(1)合金比形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因此,生铁片与纯铁片相互刻画时,纯铁片表面可留下划痕;

(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www.dearedu.com

Zn+H2SO4═ZnSO4+H2↑

65 2

6.5g x

www.dearedu.com

x=0.2g

(3)A、由于Ag与FeSO4溶液、CuSO4溶液两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只能得到Ag的活动性小于Fe、小于Cu的结论,却不能说明Fe与Cu两金属活动性强弱;故A不正确;

B、Fe、Cu均与AgNO3溶液反应,只能得到Ag的活动性小于Fe、小于Cu的结论,却不能说明Fe与Cu两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不正确;

C、根据Fe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Ag不能与之发生反应,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为Fe>Cu>Agwww.dearedu.com;故C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1)生铁片;

(2)0.2;

(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金属有关的问题,难度不大.

18.(3分)(2014•长春)分析下列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①2KOH+CO2═K2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Ca(OH)2+CO2═CaCO3↓+H2O.

(1)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盐和水;

(2)根据上述规律,写出Ba(O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CO2═BaCO3↓+H2O;

(3)用CO2鉴别NaOH和Ca(OH)2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1)①②③碱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分别是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和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由碱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盐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由反应②③,结合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②③碱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分别是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和水,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盐和水.

(2)碱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盐和水,则Ba(OH)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www.dearedu.comOH)2+CO2═BaCO3↓+H2O.

(3)由反应②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但无明显变化;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www.dearedu.com淀,则用CO2鉴别NaOH和Ca(OH)2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故答案为:(1)盐;(2)Ba(OH)2+CO2═BaCO3↓+H2O;(3)氢氧化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5分)(2014•长春)如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www.dearedu.com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试管;

(2)将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取氧气: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www.dearedu.com2H2O+O2↑;

②组装制取装置时,可选择所给仪器中的B、F、G、H和C;

③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3)上述组装的www.dearedu.com装置,还可用于H2O2溶液和CuSO4溶液(作催化剂)混合制取O2、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制取CO2,但不能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此选择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气体的性质.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组装制取装置时,可选择所给仪器中的B、F、G、H和C;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www.dearedu.com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组装制取装置时,可选择所给仪器中的B、F、G、H和C;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2H2O2www.dearedu.com2H2O+O2↑;C;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3)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故答案为:反应物的状态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氧气的验满方法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4分)(2014•长春)除去NaCl中混有的细砂,并利用得到的部分NaCl配制溶液,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www.dearedu.com

(1)步骤Ⅱ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蒸发时,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www.dearedu.com棒;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3g;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无影响的是C

A.得到www.dearedu.com的NaCl未完全干燥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www.dearedu.com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过滤时除去液态物质中固体杂质的一种方法解答;

(2)蒸发时,所用的仪器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4)配制溶液时,称取的溶质质量的多少或量取水的多少,都将直接影响溶液的配制结果;分析操作能否正确称量配制所需要的溶质和溶剂量,判断操作是否影响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除去NaCl中混有的细砂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装瓶贴标签;

(2)蒸发时,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50g×6%=3g;

(4)A.得到的NaCl未完全干燥,会造成溶质质量少,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会偏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量取的水偏多,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会偏小,

C.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对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无影响.

答案:(1)过滤;

(2)酒精灯;

(3)3;

(4)C.

点评: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21.(5分)(2014•长春)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www.dearedu.com

(1)根据实验一回答:

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A

A.酚酞 B.CuO C.Na2CO3 D.Ba(NO3)2.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分析;据实验现象推测结论;

(2)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3)据碱与酸的性质回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据加入酸以后的氢氧化铜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推测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由控制变量法分析,本实验中除了水和稀盐酸的种类不同外,其它各量必须保持相同,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还需控制 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相同.

(3)在碱中加入过量的酸后,溶液显酸性,再加入酚酞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碱已经不存在了,进而证明了酸与碱确实发生了反应;

故选A

故答案为:(1)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2)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3)A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的反应,有一定的难度,把握题中信息,做好分析即可.

22.(3分)(2014•长春)某白色固体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www.dearedu.com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硫酸铜;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盐酸.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混合物中不含CuSO4,往无色溶液a中加适量的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碳酸钡沉淀,则含有Na2CO3,往无色溶液b中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解答.

解答:解:

(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混合物中不含CuSO4,因CuSO4溶液呈蓝色;

(2)往无色溶液a中加适量的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碳酸钡沉淀,则含有Na2CO3,样品加足量的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NaOH和MgCl2,NaOH和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往无色溶液b中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有氢氧化钠;则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3)碳酸盐与酸会产生气体,故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有氯化钙,没有气泡产生,则有氯化镁.

答案:

(1)硫酸铜

www.dearedu.com(2)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3)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盐酸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应用,离子检验的现象和判断,关键是判断存在物质,来确定与它不共存的物质,难度不大.


分享到